看著一臉茫然的工匠們,小平太和他們面面相覷,愣是和這些人就這么對視了半分鐘。然后臉皮很薄(屁嘞?。┑男∑教葦∠玛噥?,擺擺手“我就這么提一下,你們不會也就算了?!?br/> 有個年紀(jì)略大的工匠看小平太一個武士似乎丟了面子,問了問題沒人回答,怕小平太生氣,就主動開口:“彈正大人可以具體說說形制嘛?!?br/> 小平太哪里知道什么二連發(fā)手中筒怎么弄的,手槍到是見過,畢竟看過那么多涉及到槍械的影視劇??墒腔鹄K槍形式的手銃兩眼一抹黑啊,不了解啊。
“我也只是在堺聽人提過名字,并沒有見過?!毙∑教缓萌隽艘粋€謊。
那工匠一臉不好辦的樣子,“馬上短筒我知道?!毙∑教珜τ隈R上筒還是知道的,畢竟是號稱早生三十年卻全殲友軍的伊達(dá)某的騎兵裝備過的嘛。
它主要就是增加口徑,縮短槍管長度,以此來保證在運(yùn)動的馬匹上也能相對容易的裝填,還能保證一定的殺傷距離。因為口徑大了,彈丸也就重了大了,相應(yīng)的裝藥量就增加了。雖然由于槍管不夠長,導(dǎo)致彈丸的初速不夠,但是二三十米的距離上還能噴人就夠了,這么近的距離就算在馬上,瞎打密集的軍陣基本也一打一個準(zhǔn)了。
畢竟如今的火器,從大炮到火槍,從可以把人都塞進(jìn)去的烏爾班大炮,到只能射一兩錢重彈丸的火門槍都一個道理。彈丸多重火藥就要多重,基本就是這個規(guī)律。而彈丸越大,距離越遠(yuǎn)(臨陣能多打一次都是好的),傷害自然也就能有保證了啊。
把馬上筒簡單的和那個工匠說了一下,那人馬上就明白了過來。這玩意就不存在什么技術(shù)性難題了,只要在打造過程中稍微改造一下即可。
無非就是在打造槍管的時候,把做芯的鐵棍換根更粗更大的,而且槍管還只要五六十厘米長,感覺比打普通的鐵炮還方便了不少。有的鐵炮槍管一米二長,又不是現(xiàn)在工業(yè)制造,全靠鐵匠手工打,肯定不是一體成型的啊,好一點的給你兩拼,懶一點的給你三拼,惡心的就給你四拼。拼接的越多,不穩(wěn)定性越高,炸膛可能性就更大。
小平太讓他先打兩支樣品,他自己用就夠了。沒有強(qiáng)大的實力支持哪里搞得出龍騎兵啊,而且這時候西歐的回旋騎兵也過了最大放異彩的時候了,騎兵還是敢沖敢拼最有效。
值得一提的,北歐雄獅古斯塔夫有雄兵三萬。他的步兵不用去提,自公元一千年,第一位瑞典國王奧洛夫·舍特科農(nóng)以來,瑞典的步兵一直享譽(yù)歐陸。在同時期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波菲羅根奈托斯所頒布的一部法令中也提及羅斯拉根瑞典人步兵勇悍,國力興盛。
瑞典步兵精強(qiáng)的主要原因就是強(qiáng)大的農(nóng)村公社和獨立富裕的自耕農(nóng),即使在黑暗的中世紀(jì)國王只控制5.6%的耕地,而納稅自耕農(nóng)卻有52.4%的土地,芬蘭的納稅農(nóng)民更是占據(jù)96%的土地。富有的農(nóng)民除了擔(dān)任古斯塔夫縱橫北歐東歐的線列步兵之外,也提供了聞名遐邇的芬蘭輕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