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光天幕之外。
????自從天罰之眼出現(xiàn),一舉封印了酆都鬼尊之后,宮潛與相柳兩位便不敢輕舉妄動。
????哪怕之后楊君秀干脆收了白虎法相之體,雷光天幕看上去更是無人鎮(zhèn)守,二人也只以為這是楊君秀在唱空城計。
????當(dāng)然,該有的試探自然還是有的,但二人很快便發(fā)現(xiàn)雷光天幕的守護力量不知因何緣故,居然出現(xiàn)了大幅的提升,兩位大羅仙尊的試探性攻擊,甚至連無人鎮(zhèn)守的雷光天幕都奈何不得。
????這一下無論是宮潛還是相柳,二人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出了驚異之色。
????西山大陸的內(nèi)部似乎發(fā)生了什么他們所不知道的事情。
????相柳和宮潛二人自然不曉得這是因為楊君山的出現(xiàn),并很快從所有人手中接管了大五行雷光連環(huán)陣的主導(dǎo)權(quán)。
????只有在楊君山這位創(chuàng)建者,以及陣道大仙師的手中,西山守護大陣的威力才能夠被完完整整的釋放出來。
????哪怕是在楊君山分心對付閻羅天子的情況下,仍舊能夠維持守護大陣的防御強度,力抗外域大羅天尊的沖擊。
????而楊君山這么做卻完全是為了給楊君秀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
????楊君秀要沖擊大羅仙境!
????事實上,在楊君秀從九天世界的混沌之地出來的時候,自身修為便已經(jīng)達(dá)到了金身仙境的巔峰,距離大羅仙境也僅剩一步之遙。
????再加之楊君秀的根基扎得極為牢靠,根本不虞考慮在短時間內(nèi)修為暴漲而造成的根基不穩(wěn)。
????楊君秀真正差的只是一個合適的契機罷了,而這個契機如今便著落在了酆都鬼尊的身上。
????楊君山設(shè)局算計閻羅天子,又怎么會不去考慮他的三尸化身?
????而當(dāng)酆都鬼尊被天罰之眼囚禁之后,自然便任楊君秀予取予求。
????楊君秀利用白虎一族傳承的秘術(shù)從酆都鬼尊的身上汲取本源鬼煞并加以煉化,使之化作自身的本源底蘊,作為沖擊大羅仙境的積累。
????酆都鬼尊本身便是大羅仙境的修為,雖然身為鬼族一脈,自身本源底蘊相較于同階他族修士而言相對薄弱,可別忘了酆都鬼尊本身乃是閻羅天子的三尸化身,而閻羅天子更是合道天尊,酆都鬼尊的本源底蘊直接來源于閻羅天子。
????楊君秀從酆都鬼尊身上汲取并煉化的本源鬼煞,便相當(dāng)于是直接汲取合道天尊的本源,這便又不是尋常大羅仙尊可比。
????楊君秀距離大羅仙境本就只剩下了一層窗紙,再有如此雄渾的本源底蘊作為根基,進階大羅仙境自然便是水到渠成。
????因為有著源源不斷的本源供應(yīng),楊君秀在成功凝聚“人之花”進階大羅之后,還能夠以很快的速度來穩(wěn)固修為,直至閻羅天子再次施展六道輪回遁試圖逃走的時候,她才伺機出手,成功以白虎嘯震碎了空間門戶。
????楊君秀的出現(xiàn)擊碎了閻羅天子逃離西山大陸的最后希望。
????楊君山自然不會放過這等機會,隨著他手中一道道印訣打出,一道道無形的陣網(wǎng)從西山守護大陣的陣法體系當(dāng)中剝離出來,然后從四面八方一層層的向著閻羅天子的身上罩去。
????閻羅天子自然不甘心束手就擒,然而不等他掙扎,楊君山手持破天锏已然一锏砸落在了他的身上。
????造化境的仙術(shù)神通撼天仙訣的力量并不足以將閻羅天子的肉身崩毀,卻足以令他體內(nèi)積蓄的仙元渙散而無法重聚。
????失去了本源支撐的閻羅天子自然也就失去了掙扎的力量,在一層層陣網(wǎng)的包裹之下,閻羅天子的身形在半空當(dāng)中一點點的向著曲武山落下。
????眼瞅著這樣一位叱咤星空的合道天尊就要被徹底封鎮(zhèn),不甘心就此被鎮(zhèn)壓在曲武山下的閻羅天子突然抬頭大聲喊到:“孟婆婆救我!”
????孟婆婆?
????楊君山心中一突,他雖不知這“孟婆婆”為何人,但閻羅天子堂堂一位合道天尊在技窮之際居然直接向?qū)Ψ角缶?,那只能說明這位“孟婆婆”至少也是一位修為不低于他,甚至遠(yuǎn)在他之上的存在。
????而且從閻羅天子呼喊之際所顯露出來的尊敬的語氣來看,后者的可能性顯然更高!
????難道還有一位合道天尊在作壁上觀?
????楊君山心中明白,若當(dāng)真如此,今日他設(shè)局封鎮(zhèn)閻羅天子之事自然不可能成功。
????然而此時卻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哪怕明知對方有援手的情況下,心有不甘的楊君山卻也不得不選擇搏上一搏,總也不能因為對方只是喊了一聲,自己便縱虎歸山吧?
????于是閻羅天子這幾乎是舍了合道天尊面皮的一聲大喊,非但沒有令楊君山心生顧忌而游移不定,反而越發(fā)的堅定了他的決心。
????只見楊君山干脆直接懸于閻羅天子的頭頂上空,以自身作為鎮(zhèn)壓的載體,直接將其從半空當(dāng)中壓在地面之上,甚至隨著泥土的翻涌,還要將他封鎮(zhèn)在曲武山的大山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