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攝魂陣
至德二年,大詩人李白與杜甫相聚于今日的李杜鄉(xiāng),杜甫游玩數(shù)日先行離去,李白由李杜鄉(xiāng)經(jīng)太平庵游覽大別山,想登臨此石,三日不能上,最后在異人的幫助下才得以成功。李白也成為有文字記載的,登上天華尖頂峰的第一人,故此石又名李白石。
李白石并不是一個規(guī)則的椎體,石頭到一半的位置向北面彎曲而上,頂點大約要偏出山體一丈左右,遠遠望去就如同立在半空中一般。當年李白是由南面攀援而上的,南面雖然也非常陡峭,但畢竟還是有個坡度的,有借力的地方,可以手腳并用。
而江凌峰此次則是從北面攀登李白石,爬到中間一半位置的時候,雙腳已經(jīng)無處可使力了。他的身體徹底懸在空中,完全只依靠雙臂的力量,緊緊的摳住一絲絲的凸起處,緩緩前行。
張鑒等人長大了嘴巴,下巴都忘記收回去,面面相覷而又話都不敢多說,生怕驚擾到了江凌峰。他要是一不小心,一松手,必定是要摔得粉身碎骨了。
而此時的江凌峰卻渾然不覺危險,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他攀巖的執(zhí)念之中。他渾身血氣沸騰,精力之旺盛簡直要迸出身體之外,只覺得全身都有使不完的力氣,百多斤的身體似乎輕若鴻毛般可隨意掌控,一下一下穩(wěn)步前進。
八丈、六張、三丈、兩長,就在離最高點還有一長不到的距離時,他雙手發(fā)力,以鋼鐵般的手臂為軸,身體橫甩。
在一聲長嘯中,他的身體猛地從李白石下方甩了出去,劃出一道斜向上方的弧線,整個身體騰空而起。閃舞網(wǎng)先由下而上,再從上往下,他高高的飛起,劃過漫天的星辰,穿透明亮的彎月,穩(wěn)穩(wěn)地落在天華尖的頂點,片塵不起,孤傲高絕。
多少年后,在很多人心里,這一幕還宛如昨日般清晰。江凌峰在天華尖絕頂之上騰空高飛,漫天星斗的夜空中,只有江凌峰矯健的身影,矯若游龍,翩若驚鴻,星月也黯然失色。
就是在那一刻,迥然不同于凡俗的仙家姿態(tài),那種崢嶸博大,那種氣象萬千,已深深地刻入到每一個看到這一場景之人的腦海中。
江凌峰踩在微懸于天空的李白石頂,萬里山河仍在蒼茫的夜色中沉睡,周天星斗閃爍不定,唯有腳下的山體堅如磐石,年輕的身體強健有力。
“咦”江凌峰突然覺得有點不對。他遠眺四方的時候發(fā)現(xiàn),北邊太平庵方向,有一片區(qū)域所能看到的景象,遠遠沒有其他的清楚,朦朦朧朧的,好像被一層薄薄的黑紗籠罩著一樣。如果是白天可能會比較顯眼,但現(xiàn)在正值深夜,不注意看還真發(fā)現(xiàn)不了。
江凌峰還以為是自己眼力出了問題,揉了幾下眼睛,運用眼識反復仔細觀察了幾次,還是那樣。那片區(qū)域肯定有些問題,搞不好另一對搜救的人,就是陷在里面出不來了。
江凌峰沉吟片刻,當即由天華尖飛奔而下。對于江凌峰而言,上山還有些難度,下山就簡單多了,“上山容易下山難”這句話放到江凌峰身上是不適合的。
三四丈高的坡度,他完全可以一躍而下,也不用擔心摔傷,兩丈來遠的石柱、裂縫,也完全可以縱躍而過。閃舞網(wǎng)故而,只用了上山時間的大約三分之一多一點,江凌峰已下得山來,到了一干人面前。
江凌峰對張鑒他們說道:
“北邊遠一點的地方好像有動靜,山上太遠,看的不真切,我過去看看。那邊可能會有點危險,你們不要過去,在這等我半個時辰。一個時辰后,要是我還沒回來,或者有什么野獸之類的竄出來,你們就先回去。不用擔心我,我能應付的過來?!?br/>
說完,不等張鑒他們回話,江凌峰就急匆匆地向北面趕去,須彌間身影已消失在樹林中。張鑒只來得及喊道:“小心點,有危險不要行蠻!你帶個火把去唄!”
江凌峰雙眼已能夜間視物,火把對他的影響作用很有限,平時只是為了不顯得另類才特意也拿個火把,但今天事情緊急也就不再裝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