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play:none;visibility:hidden;}
養(yǎng)狗的事情算是定下來了,趙大山沒有再過問,不過最近一些日子里,少不了要看一些白眼黑臉了。趙二狗滿不在乎,每天起來,無非是逗逗狗,在村子逛悠。
此時,趙二狗與洛婉君正在打冷戰(zhàn),誰也不理,就這么干耗著,見了面,也是一幅仇人相見,針鋒相對的架勢。
倒不是趙二狗要故意跟她過意不去,而是洛婉君根本就不給他好臉色看,即便趙二狗想要過去說上一兩句話,也被她一句“閉嘴”給憋了回去。
看這女人的架勢,大有一幅要老死不相往來的趨勢。
張桂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私下詢問趙二狗:“你是不是干一些讓婉君不愉快的事情了,真是不讓人省事,要是真做了,那就趕緊抱歉,在這種事情上,你做過男人要有君子風度,千萬不要逞強。”
“……”趙二狗搖了搖頭,張桂花根本就不了解情況,在這瞎指揮罷了,事情哪有她想到那么簡單。這一次,洛婉君估計是真的生上氣了。
原以為,她有挺有肚量,可是現在瞧來,也不過如此。
趙二狗在想,斗就斗唄一,誰怕誰,在自己的地盤上,還能被一個女人壓下去不成?
導火索即便已經點燃了,較量是不可避免的。
冷戰(zhàn),打了起來,終究會有結束的時候,到時候,只看誰來服這個軟。
入秋了,溫度在一夜之間驟降,出門都得多添一件衣服,話說多事之秋!秋若無事,那過得夠無聊的。
地里的活,算是徹底忙完了,該收的作物也都收得一干二凈,只等秋后賣出去。
趙二狗家,又收了兩萬斤谷子,可謂是大豐收,消息不脛不走,一時間,村里的人都震驚了,時常都會有人跑過來看熱鬧,本村,或者是隔壁村的。
起初,大家比謠言還頗為不信,可是一見著趙二狗擴建的倉庫里,堆積如山的谷子,一個個都目瞪口呆。
自從袁氏雜交水稻問世以來,水稻的產量又翻倍上升,不過,這個上升度終有一個限度,一般來說,畝產一千五百斤,就已經是頂了天,畢竟這雜交水稻就這么大能耐,可是趙二狗家的水稻,硬是出了奇。
夏收,便畝產兩千斤以上,這數據已經夠嚇人了,而秋收,直接打破了畝產三千斤的大關!十里八鄉(xiāng)的人都被震驚了,剛開始時,還以為是謠言。
就連農技站的人都上門來了,來了一群人,以一老頭為首,人家正兒八經的副站長,在趙二狗田里考察了半天,也弄出什么名堂來,最后要了一些種子,拿回去做研究。
對于這種事,趙二狗不抵觸也不歡迎,畢竟,他是用出乎常理的方法,使稻田增的產,要是被人看出端倪來,對他來說,并非是一件好事。
趙二狗無意出名,可洛婉君卻打起了主意,她也沒有與趙二狗商量,私下里便叫來了記者,幾天前的登門采訪,洛婉君便留下了號碼,此時正好派上了用場。
洛婉君處心積慮的想要提高村子的知名度,然后再展開她引資計劃,哪些套路,趙二狗也不是太懂,洛婉君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寧安村,雖然對她擅自做主有些不滿,但趙二狗還是決定接著采訪。
接著,記者上門了。
地方臺,能報道的事情本就不多,真正的大新聞,一般輪不到他們,大多數時候,都是以一些市井小事,充一充數,當一當看頭。
哪里哪里發(fā)生了車禍,什么地方又出現啥怪事,抑或者,母豬一窩生了多少頭豬崽,全是一些無聊的東西。
畝產三千斤!這對無料可播的地方臺來說,無疑算是一件大新聞!
阮小青來了,幾天前,在捕獲吳平時,兩人便見了一面,現在又碰著了,打聲招呼幾乎就很快的熟絡了趙起來。
阮小青是個很漂亮的女孩,比一些衛(wèi)視坐鎮(zhèn)的女主持一點都不差,至少在姿色與氣勢上,是完全不輸人的,只不過,她年紀較早,仍略青澀。
她熱情的與趙二狗打著招呼,在鏡頭未開啟時,還以“趙哥”稱趙二狗,這讓趙二狗很暖心,覺得這女記者很不錯,至少要比某某顯得更加的平易近人。
采訪持續(xù)了半天的時間,寧安村的淳樸的風土人情,寧靜的鄉(xiāng)村面貌,都拍攝了進去,當初,主題沒有忽略。
圍饒在“畝產三千”這個話題上,在拍攝過程中,洛婉君全程在場,應付著場面,趙二狗雖然是在與她打內戰(zhàn),但還是不得不從心底佩服這個女人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