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無論縣城大小,按大晉制,糧倉都會有囤糧,而每兩年則會更換一次陳米。
這是為防天災(zāi)人禍,特地備下的。
應(yīng)付饑荒年、蟲災(zāi)、地動等等,都極為有效。
但獨獨怕發(fā)大水。
水一來,若是來不及轉(zhuǎn)移糧食,就只能落個悉數(shù)被水泡脹,再也無法入口的下場。
“幸而青州地近南方,南方多魚米之鄉(xiāng),若是求助相鄰州府,應(yīng)當(dāng)能有糧食能應(yīng)急罷?”鐘念月倚在窗前,低聲問。
晉朔帝點了下頭:“只是念念,做官之人,多的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別的州府就算有儲糧,也未必愿意,也未必敢馳援青州。只怕他們境內(nèi)哪日也遭災(zāi),卻拿不出糧來。”
這也是他為何要親自來的緣故之一。
先帝在時,朝中官員多黨爭,哪怕他上位后多有斧正,可早先養(yǎng)成的風(fēng)氣,也并非是那樣容易就能根除的。
青州落下這么大的天災(zāi),地方官員定要被問責(zé)。有了這個前置,他們在別的州府官員那里,也就沒有了臉面可言。
誰又會冒著風(fēng)險給一個沒有將來可言的同僚面子呢?
鐘念月忍不住吐了口氣,心道真是麻煩。
有災(zāi)禍,便去救,本是件容易的事。
這樣一想,又幸而晉朔帝沒將發(fā)大水,視作是陰陽失衡的結(jié)果,不屑一顧了。
他親自來了,事情總是要好辦很多的。
鐘念月如今是越發(fā)佩服晉朔帝了。
這人好似從頭到腳都是完美的,挑不出一絲的不足來。
哦,若是……若是不會教兒子這一項不算的話。
“念念瞧著朕作什么?”晉朔帝的目光突然轉(zhuǎn)向她,問。
鐘念月素來不會臉紅。
她坦坦蕩蕩道:“我是在瞧,天底下為何會有陛下這樣厲害的人?”
晉朔帝笑著輕拍了下她的腦袋:“念念的嘴真是甜?!?br/> 鐘念月聽他這樣說,便不自覺地舔了下唇。
一下引得晉朔帝的目光悉數(shù)落在了她的唇上。
只是不知還能有多甜呢?
晉朔帝心下漫不經(jīng)心地想。
洛娘就在一旁伺候著,她垂首倒茶,將這些話都聽在了耳中。
晉朔帝并沒有要避開她的意思。
洛娘也心知,晉朔帝并沒有將她看在眼中,不過螻蟻,動動手指大抵便能碾死的那種。
洛娘并未因著晉朔帝的漠視而心有不滿。
她此時只覺得心下震撼。
她從未見過,有哪個男子會同女子講這樣多。往日在富商府上時,旁人與她在一處,念的最多的便是yin詩。
他們的車馬漸漸靠近了交江縣。
交江縣外卻罕見地沒見到什么災(zāi)民,倒是有些用樹枝草席勉強搭起來的臨時住所。
而那住所也已經(jīng)□□透了的泥巴糊住了。
“真是怪了。”鐘念月道。
晉朔帝神色不變,命人去查探去了。
而他們一行人在那里沒停留多久,當(dāng)?shù)氐目h官與打探的人一并回來了。
交江縣的官員瞧上去倒是衣冠整潔,比前頭九江縣的官員好了許多。
晉朔帝低低出聲問:“城中災(zāi)情已經(jīng)處置妥當(dāng)了?”
“回陛下?!边@幾個官員面圣時發(fā)起抖來,倒是和前頭幾個如出一轍,他們道:“從永辰縣來了一行人,愿意捐出糧食救交江之急。今日正在城中分粥呢?!?br/>
還有人更先一步?
鐘念月問:“是富商豐紳?”
“回小主子,并非是如此……”縣官將身形往下躬了躬,并不敢直視貴人的面容。
一旁的縣丞道:“來的是個高門大戶的嫡親的姑娘,說是自幼便能誦經(jīng)、通神佛,有七竅玲瓏的心腸。于是家里人便將她養(yǎng)在了寺里,越發(fā)養(yǎng)出個慈悲心。五月前,她觀得天象,見青州上空突燃起藍(lán)色火焰,便推測出青州有大難,于是一路緊趕慢趕,方才來到此地,總算為救災(zāi)奉上了一份力……”
此人的口吻頗有幾分與有榮焉。
為何呢?
只因這女子,別的地方不去,卻偏偏直奔交江縣,解了他們的圍困,即便那是個女子,倒也不是那么令人難以忍受了。更何況她代表著的,乃是她背后的神佛,而非是她自己呢。
太后尚佛。
他們?nèi)绱伺踹@女子,倒也算得上是迎合太后。
如此種種緣由,便說服了他們自己坦然接受這樣一名女子,在交江縣中指手畫腳,立棚施粥。
“她還說過兩日后,要為因水災(zāi)而死的百姓,念經(jīng)超度……”
“陛下,如今城中百姓心已大安?!?br/> 幾人交口說道。
此時反倒是那知縣不怎么開口了。
鐘念月低低道了一聲:“這樣厲害?”
晉朔帝神色不變,命眾人啟程,繼續(xù)往城中去。
幾個縣官便收了聲,退到兩側(cè)去,不遠(yuǎn)不近地跟在了隊伍的身后。
他們臉上大都洋溢著笑容。
交江縣是最先將災(zāi)情處置好的地方,如今陛下親臨,心下可著實松了一大口氣,心道便是無功,也該沒有什么罪過降在他們頭上了。
很快入了交江縣城。
幾個縣官組織衙役匆匆將縣衙清掃了出來,恭迎他們?nèi)胱 ?br/> 縣衙地勢較高,大水來,一時也淹不住。
這廂還未安頓好呢,便見著有人踉踉蹌蹌進(jìn)了門,抬起臉來,面黃寡瘦,眼圈深凹,但語氣倒是分外激動的:“大人!大人,秦姑娘差我來問,問如今縣城中遭災(zāi)有多少人,最好是有個冊子,這樣也便于施粥……”
但凡天災(zāi),一旦發(fā)生后,為了上報朝廷,求得救災(zāi)糧。當(dāng)?shù)毓賳T都要先造冊,將受災(zāi)的人家每戶每人都記在冊子上,誰家損毀如何,也都要一一記下。
損毀越嚴(yán)重的州縣,上報后,方才有可能得到朝廷免稅,又或是下發(fā)救濟(jì)錢。
這些鐘念月已經(jīng)跟著晉朔帝,知曉得清清楚楚了。
這交江縣的冊子自然是一早就造好了的。
縣丞當(dāng)下便要轉(zhuǎn)身去取。
知縣卻輕咳一聲,道:“陛下在此,怎敢無禮僭越?”
鐘念月看了看其他人,再看一看那知縣。
心道這人倒是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