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大河文明與集權體制
????“講的倒是頗為鞭辟入里?!?br/>????顧成點了點頭,給予了肯定。
????顯然,老將軍的人生經驗比較豐富,在沒有先入為主的前提下,以沒有任何偏見的視角去看待姜星火提出的觀點后,得到了一些啟發(fā)。
????“講的是不錯。”朱棣略作思考,“如果按照這個思路來看,一個整體的地理單元中,不同的分單元顯然會導致地方割據的產生,這在歷史上,似乎也驗證過?!?br/>????朱高熾接過話來,繼續(xù)說道:“正如同華夏的諸多地理分單元會導致五代十國一樣,蒙古高原的漠南和漠北,也會由游牧民族盛衰而定那么以此來推論,是否說明?”
????幾人的眼眸一亮,同時明白了朱棣和朱高熾的意思。
????道衍挑明了話頭:“朝鮮可以劃漢江而治,日本可以讓四島分治,同時按照山脈把主島劃為兩半,再挑動各個小沖積平原的勢力獨立?!?br/>????“沒錯!”朱棣頷首,“就目前來說,這無疑是最好的辦法!”
????“只要控制住了濟州島和對馬島,就相當于將一把利刃頂到了日本的頭上,足以威懾日本的幕府將軍?!?br/>????朱高熾贊同著父皇的想法,“至于其它方向,則完全可以用懷柔之策,慢慢滲透.”
????顧成卻皺眉道:“這個辦法聽上去雖然可行,但還是遠離日本幕府將軍所統(tǒng)治的核心地區(qū)而言,并不具備足夠強大的威懾力。”
????“如果陛下非要征伐日本,而且目的就是奪取陛下所說的那兩座金山銀山,臣倒是有一個想法?!?br/>????“喔?顧老將軍且說來聽聽?!?br/>????朱棣很尊重這位燕軍總參謀長的設想。
????“以水代步,列島鎖國。”
????顧成解釋道:“日本的水師并不強大,根據道衍大師之前給出的情報,日本又恰巧被周圍的幾座島嶼所封鎖?!?br/>????“也就是北面連成一條線的濟州島、對馬島、隱岐島、佐渡島,以及西南面最關鍵的屋久島?!?br/>????“老衲明白鎮(zhèn)遠侯的意思了?!钡姥芙忉尩?,“便如同圍棋一般,日本周圍的海便是棋盤的邊界,而我們大明只需要把它向外的幾個島嶼,如同落子連星一樣全部占住,那么日本就會被徹底封鎖死?!?br/>????“這里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大明的水師,要徹底把日本的水師打的出不了港?!?br/>????說罷,道衍以眼前空氣為棋盤,手里捏著并不存在的棋子,一一落下。
????●●●●
????●日本
????顧成點頭道:“就是這個意思,之前老臣之所以對征伐日本持反對態(tài)度,便是因為日本據說人口上千萬,且剛剛經歷了統(tǒng)一戰(zhàn)爭,士卒頗有戰(zhàn)斗經驗.再加上此前元朝兩征日本失敗,因此老臣對直接登陸日本,是存有一些顧慮的。”
????“既然佐渡島有金山,那么自然是順手取了?!鳖櫝衫^續(xù)說道,“但陛下說,對于大明的未來最為重要的是靠近海岸地區(qū)的石見銀山,便很難直接登陸占領,即便登陸了,也要面對日本四面八方包圍過來的軍隊,單從軍事角度,是很難立足的?!?br/>????“可如果只是以絕對力量的水師封鎖日本,在通過‘勘合貿易’的利益誘惑,以逼迫不知情的日本割讓這片土地,老臣反倒覺得,不僅沒有了貿然登陸的風險,反而很有可能通過這些利益脅迫而成功。”
????“如果日本真的能讓出這片土地,或者幕府將軍與這片土地的守護大名之間有矛盾,默許我軍登陸,那就好辦了。我軍順利登陸后鞏固一陣子,不會被半渡而擊,到時候再想把我軍趕下海,那基本就不是不可能的了?!?br/>????顧成之前所憂慮的,便是如蒙古人那樣灘頭陣地站不穩(wěn)就被推下海。
????畢竟,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明軍并不擅長跨海登陸作戰(zhàn),這是最大的風險所在。
????而如果能先控制島嶼鏈繼而封鎖日本,再以勘合貿易的巨大利益誘惑脅迫幕府將軍,或許就能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而明軍只需要安全度過灘頭登陸這個環(huán)節(jié),后續(xù)的兵馬和輜重源源不斷地運上來,建立好完整的防御線,那么哪怕日本軍隊再多,也不管用了。
????朱高熾有些欣喜地說道:“如此一來,便可以不費一兵一卒,而獲取日本的金山銀山!”
????朱棣蹙著的眉頭微微舒展。
????姜星火在樹下侃侃而談。
????“所謂的地理環(huán)境,決定一個國家的精神特質,其實換成我們的古話,非常的好理解,那就是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
????“什么是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姜星火提出了一個問題,旋即自己給出了答案。
????“這句話,不僅闡述了人本身的不同,譬如北方寒冷地區(qū)人臉上的血液為了供血取暖,一定比濕熱地區(qū)的人要用的多,所以面色通常會較紅;同時,北方無法農耕只能畜牧,因此那里的人通常也會因為吃肉習慣而變得強壯一些?!?br/>????“更重要的是,這一方土地養(yǎng)出來的人,他的思維方式也不同?!?br/>????李景隆和朱高煦略微有些費解。
????“還有兩句話,一句話叫倉稟實而知禮節(jié),另一句話叫窮山惡水出刁民?!?br/>????“那單一的地理環(huán)境舉例,有的地方生來就土地肥沃且物產豐富,所以人們才有大量的閑暇時間去思考問題、研究藝術;而有的地方土地貧瘠且物產稀少,所以就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想盡一切辦法去掙一條命來。這也是為什么通常靠近河海的人,比內陸平原的人,要更加富有冒險精神的原因?!?br/>????“那么我們接下來,把視角從一個地區(qū),放大到一個國家來看,看看地理環(huán)境是如何決定一個國家的精神特質的。”
????“我們依舊先以華夏文明來舉例?!?br/>????姜星火清了清嗓子,繼續(xù)說道:“如果從華夏文明的發(fā)源地,也就是黃河流域來看,在春秋以前的時代里,由于種植糧食的能力比較低下,野外沒有開墾的土地還有很大部分,所以基于農業(yè)而形成的聚居區(qū)相對分散、彼此孤立,在各個小的地理單元內交通不便,經濟和文化都自成一體.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戰(zhàn)國時期,諸侯之間都是以‘城’為單位計算領土的,這便是因為,城內的才是國人,而城外的都是野人。”
????朱高煦有些恍然,原來國人和野人,竟是這么來的嗎?
????“那么國人和野人的區(qū)別,是怎么消失的呢?”
????姜星火說道:“還是因為地理因素,因為黃河流域較為平坦,缺乏足夠阻隔各個小的地理單元之間交流的地形,因此隨著人口的增長,各地區(qū)的交流很快就頻繁了起來。”
????“但這種頻繁,卻并沒有促成大規(guī)模商業(yè)貿易的形成,也沒有培養(yǎng)出人們的重商習慣,你們猜猜是為什么?”
????朱高煦猜測道:“黃河河運不方便?”
????李景隆則是說:“或許是人們不喜歡貿易?”
????“是也不是?!苯腔鸺m正道,“原因其實還是由地理條件衍生出來的?!?br/>????“之所以沒有培養(yǎng)出重商習慣,第一個原因就是物產不足,沒有充裕到足以大規(guī)模輸出的程度。這里面的關隘就在于季風氣候雖然雨熱同期能讓農作物很好的生長,但同樣是因為季風氣候,降水量不穩(wěn)定,某些年份降水過多,某些年份降水過少因此會導致干旱和洪澇災害頻發(fā),使得靠天吃飯的農業(yè)耕種的年均產量維持在勉強溫飽或是略微饑饉的狀態(tài),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所需,但卻偏偏不會有大量剩余的農產品累積,商品不足也就無法進行大規(guī)模的商業(yè)貿易,所以培養(yǎng)不出人們的重商習慣?!?br/>????“看到了嗎?正是因為土壤、水文、氣候這些地理因素,導致了華夏的發(fā)源地黃河流域的人們常年被困在土地上求個安穩(wěn),在精神特質上,就出現(xiàn)不了勇于冒險的重商習慣。”
????聽聞此言,兩人點了點頭,好像說的是挺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