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有句話叫做“故土難離”。
作為一個農(nóng)業(yè)大國,一個以農(nóng)耕民族為基礎(chǔ)的國家。
“家”這個字,在百姓們心中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
跟胡一舟預(yù)期的一樣,神頭村的百姓遷移工作并不算順利。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更是不愿離開故土。
王政委這一次打算將神頭村徹底搬離鬼子的運輸線附近。誰知道萬一百姓回來了鬼子會不會“秋后算賬”。
跟這些沒有人性的,拿他們當畜生,畜生都不愿意的玩意兒打仗。怎么小心都不為過。
“百姓的轉(zhuǎn)移安置工作”這句話還有個通俗的解釋,就是——拆遷?
既然要徹底的搬離這里了,那就把能帶的都帶上,能拆的都拆掉,堅壁清野,不給鬼子留下一點有用的物資。這么一來,跟拆遷也就差別不大了。
說實話,拆遷工作,在什么時候都不是那么容易進行的,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后世。
現(xiàn)在八路軍的工作比較耐心細致,也遠沒有后世城管部隊那強大的“戰(zhàn)斗力”,所以拆遷的工作進行的比較緩慢。
王政委著急啊。既然意識到鬼子會對百姓動手,那么就要盡量避免。
只是八路軍初來乍到,這里又在鬼子的控制之下,群眾的基礎(chǔ)還沒有打好。百姓們不愿意跟著八路軍離開家園可以理解。
王政委相信,只要給他足夠的時間,他就能把群眾發(fā)動起來,打好群眾基礎(chǔ)。但是鬼子們不會給你時間做好群眾工作的。
“強行讓百姓撤離,出了事情由我負責!我們不能因為群眾的不理解就無視群眾的生命安全!!因為我是黨員!”面對著前來報告的政工人員,王政委拍板。
胡一舟自然聽到了王政委的決定。
面對這個近似于“強拆”的命令,胡一舟只能從心里感到佩服加感動。
但是如果這個命令放在后世……
同樣是黨員,同樣的決定。
王政委王全是為了群眾的利益出發(fā),但是后世的某些跟開發(fā)商相互勾結(jié)的的…………
其實神頭村這里的工作并不是那么難以進行。太行山的人憨厚樸實講義氣,熱心勤勞又孝順。
村里的年輕人經(jīng)常四處走動,知道鬼子的暴行要多得多,只是奈何手里沒有武器沒法給鄉(xiāng)親們報仇。
因此有些年輕人偷偷的參加了地下的抗日的活動,比如給八路軍提供點情報啥的。如今能夠正大光明的跟著八路軍去打鬼子了,年輕人自然高興。
不愿意撤離的只是一些老人,因為今年風調(diào)雨順,莊稼長得挺好的。按照一些老人的說法,好歹趕上個好年景,糧食還在地里,走了就毀了。
老人舍不得地里的莊稼,不愿意走。他們的孩子又不能留下老人不顧。這就是癥結(jié)所在。
看著那些個被自家孩子架在身上強行帶離的老人,胡一舟就感到又無奈又心酸。有時候,中華民族的農(nóng)民們對于土地跟莊稼的渴望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
王政委他們的工作組比較細心,并沒有后世那些亂七八糟的情況出現(xiàn)。工作人員也只是在小聲的勸慰著,都是差不多的出身,都能理解。
“都嚷嚷什么?都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了是吧?”一個粗狂的聲音突然在眾人身邊響起。
正在紛紛擾擾的人全都轉(zhuǎn)身而看。來者不是別人,正是早上放羊的郭老漢。
郭老漢早晨從神頭嶺過去之后,就把小羊們趕到了一個隱蔽的山坳里吃草,這會兒才回來。進村的時候看見自家娃娃們在搬家就了解了事情的經(jīng)過。這會兒過來,是要勸大家的。
郭老漢來到一個老者面前說道:“三叔,恁歲數(shù)也不小了,怎地越活越回去了呢?恁說這些八路軍的娃娃拿著命去打鬼子是為的啥?小鬼子的兇殘,恁只是聽說,俺可是親身經(jīng)歷過。俺家那幾十只羊就是讓小鬼子給搶走的這你知道吧?當時小鬼子差一點就拿著刺刀把俺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