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
鄭成功與孫策并排而行,走了小半路程。
他忽然開口問道:
“將軍,汝乃我主結(jié)拜兄弟?!?br/>
“是以你亦是我主?!?br/>
“但仍請恕成功譖越之罪。”
“倘若將軍將來一統(tǒng)江東?!?br/>
“當(dāng)于我主如何處置?”
他語氣平靜的問道,言語間也不知是在質(zhì)問還是在嘮家常。
孫策心里明白,跟隨自己一路而來的將士都是趙云的舊部。
他們的心并不完全歸屬自己。
對此,他必須表明一個態(tài)度。
要么說就是要你們跟著我孫策干出一番事業(yè)。
要么說只是單純需要你們的幫助,戰(zhàn)后即可歸還家鄉(xiāng)。
但是孫策做了第三個選擇。
只見他正色回道:
“兄長于我孫家有莫大恩德?!?br/>
“昔年家父在時,就曾令策以上賓之禮相待。”
“饒是如此,兄長仍與我義結(jié)金蘭?!?br/>
“手足結(jié)義,未曾相疑?!?br/>
“今蒙兄長不棄,委我以江東重任?!?br/>
“我堂堂丈夫,豈能夠背兄長厚恩而自立門戶也?”
“江東若下,我即為江東王,兄長便是王上王?!?br/>
“絕不背負(fù)結(jié)義之情?!?br/>
鄭成功聽了頻頻點頭,顯然他得到了一個令他滿意的答復(fù)。
只見他展顏一笑,道:
“將軍有此志向,成功佩服?!?br/>
“今番南征,既是為國家討賊,亦是為我主謀定江山?!?br/>
“望將軍摒棄嫌隙,與將士們攜手同扶漢室,共做忠臣?!?br/>
孫策并不了解鄭成功,甚至都沒有聽過他的名聲。
但見他氣度不凡,又加上趙云的傾力舉薦。
是以心中對他多少有幾分敬畏。
待方才聽得他對趙云的態(tài)度后,便知他是忠義之人。
這樣的人正為孫策平生所欽佩。
“明儼寬心,策只啟用命之士?!?br/>
“無關(guān)士族子弟與平民百姓?!?br/>
鄭成功微微一笑,隨著孫策駕馬南去。
絕塵千里。
……
話分兩頭。
渤海,南皮。
卻說袁紹自討董卓領(lǐng)兵回歸以后,大肆招攬?zhí)煜沦t士。
憑借其四世三公的名聲,加之其豪爽慷慨的性格。
天下已有不少賢士投身至袁紹麾下。
袁紹將這些賢士請為門客,專門為他出謀劃策。
這一日。
袁紹一如往常地宴請門客,賓主盡歡。
宴席至半,忽有一年輕男子闖進(jìn)。
眾人望去,但見他相貌清瘦,身子羸弱。
然則雙目卻是炯炯有神,泛有靈光。
只見他醉醺醺地端著一個酒碗。
略一高舉,朗聲笑道:
“諸公請了。”
他話一說完,便一個踉蹌走進(jìn)門來。
跌跌撞撞地幾近跌倒卻又沒跌倒。
而是漲紅著臉,扶著門墻。
勉強地支撐著腳下虛浮的步伐,踉踉蹌蹌地往坐席上走去。
他身上散發(fā)著一股濃郁的酒氣。
眾賓客紛紛皺。
他們見著這年輕人一番書生模樣,偏又喝的爛醉如泥。
全無了端莊禮儀。
實在給讀書人丟臉。
他們這些人向來心高氣傲,自視高潔。
自然非常不屑于這等粗鄙之人同席。
有幾個性格張揚,有意賣弄風(fēng)頭的門客。
便站起身來,要出聲呵斥那年輕人。
誰料那年輕人竟是一屁股坐到了逢紀(jì)的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