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個俗人,雖沒有詩才,并不代表她不會背詩。從小唐詩三百首,隨便背一首出來都能蒙混過關(guān),反正在這里,又沒有人聽過那些詩文,自然也不會有人跟她追究版權(quán)問題。
童瑤清清嗓子,非常應(yīng)景地,挑選了那首流傳千古的佳作:“堯光三十三年,歲在癸丑,仲夏之初,會于江中之蘭亭,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
童瑤背得緩慢,還臨時篡改了幾處,人群之中,又有人開始竊竊私語:“這也叫詩?”
墨子瑜雙眉緊蹙,如此這般,要不要叫童瑤停下來。
蘇澈仔細(xì)聽著,想要從童瑤的詩作中,解讀出什么特別的意思,然而努力了半晌,終究以失敗而告終。
江瀚抱著胳膊,嘴角帶著笑意,一副看好戲的樣子。
看到眾人的反應(yīng),童瑤心中也是一冷,自己背的,可是王羲之的大作,難道,他的作品在這里不流行?然而,都已經(jīng)開頭了,也只有硬著頭皮再背下去。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隨著她緩慢悠遠(yuǎn)的音調(diào),邊上的議論聲漸漸小了,大家有些詫異地看著童瑤,這樣的思想境界,是他們所沒有的,正因為沒有,也就不可能有這樣的詩作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