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副宮主的解釋,那名中年男子頓時偃旗息鼓,露出濃濃的失望表情。
“這么說來,還是只有天才武者,才有機會進入山外宗門?”
副宮主語氣肅然地說道:“靈武學宮,匯聚南靈州的精英天才。
而山外宗門的弟子,更是天才中的天才。
只有最優(yōu)秀的人,才能登上巔峰,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
作為武者,我們既要承認別人的優(yōu)秀杰出,也要正視自己的平庸。
世間九成九的人都是庸碌之輩,達不到百里挑一、萬里挑一的人,有何資格稱為天才?”
聽到這番言論,剛才還熱血沸騰的眾人,頓時冷靜了許多。
不過,四百多名外院弟子,和七家勢力的年輕弟子們,卻還是備受鼓舞,斗志昂揚。
這些年輕武者們,能從各國脫穎而出,本就是千里挑一的天才。
相比起那些達到靈海境,但歲數(shù)較大的武者們,他們更有機會突破天元境,以及進入山外宗門。
副宮主又接著講道:“本學宮招收弟子有多方考量和測試,但對實力境界的最低要求,卻是不會變的。
十八歲之前進入通玄境,才有資格拜入外院。
三十歲之前入靈海境,方有資格進入內(nèi)院。
而山外宗門招收弟子,有一條明確的要求,四十歲之前能入天元境。
本學宮有六百年的底蘊,早就總結出一條近乎真理的規(guī)律。
四十歲不入天元,則此生無望!
眾所周知,想成為武道高手和強者,勤奮努力和天賦資質(zhì),二者缺一不可。
但真相卻是,努力只能決定成就的厚度和寬度,天賦才能決定成就的高度!”
雖然這個真相很殘酷,但在場的許多人,只能接受這個現(xiàn)實。
楚軒和辰公主等人暗自點頭,秦天則想起了師父陶先生。
陶先生年少成名,也是震驚皇城的天才,還被山外宗門的強者看中,帶回宗門去培養(yǎng)。
只可惜,八年后陶先生就離開宗門,回到歸元皇城,從此苦心鉆研符道,矢志突破天元境。
秦天沒有問過陶先生,為何如此選擇。
現(xiàn)在他明白了,多半是山外宗門看出陶先生的天賦和資質(zhì),四十歲前達不到天元境,便放棄了他。
盡管,陶先生做出了許多豐功偉績,名聲傳遍了歸元帝國。
但這只是成就的厚度和寬度,他的天賦決定了高度,此生都無望成為天元強者。
想到這里,秦天心中淌過一絲惋惜。
時間悄然流逝。
副宮主繼續(xù)講述靈武學宮的歷史,和過去幾百年間,學宮弟子的輝煌事跡。
講述歷史和故事的同時,副宮主穿插著講述武道理論,和各種精要、奧義。
所有人都聽得津津有味,也從中獲得啟發(fā),大受裨益。
尤其是年輕的武者們,增長見聞、大開眼界,對于以后的武道修煉,有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
一天時間,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過去了。
直到天黑了,副宮主才結束論武,飄然離去。
演武場上的近千名武者,議論、回味了許久,才陸續(xù)散場。
丁先生帶著秦天等人返回青竹院。
歸途中,眾人都沉默地想著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