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余暉籠罩著巍峨的宛城,城頭戒備森嚴,城里行人熙攘,人語喧囂,看似一片祥和,但那祥和的景象下卻有詭譎的暗流在悄然涌動。
今日一早,朝廷的招撫使突然來了宛城,消息一出便迅速傳開了,如今,街頭巷尾議論紛紛都在談?wù)撝@件事。
招安招安,招撫以求安。
要說這闔城軍民都沒動心,那怎么可能?
至少韓忠向皇甫嵩、朱儁求降時,他麾下就沒人表示過反對。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接受招安,至少,很多分到了房屋和田地的隨軍眷屬就有些忐忑:若接受了招安,分得的房屋和田地能保住嗎?
不管心中如何想,他們都清楚:接不接受招安還得,大帥說了才算!
大帥會接受招安嗎?
沒人知道李汗青會如何選擇,所以才會有人心中忐忑,才會議論紛紛。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突然,急促的蹄聲在西門外響起,夕陽下,一隊鐵騎直奔城門而來,正是從涅陽趕回來的李汗青一行。
接到消息之后,他將涅陽的事務(wù)仔細安排了一番,才帶著親衛(wèi)營匆匆地趕了回來。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急促的蹄聲中,李汗青帶著五百親衛(wèi)駛過西門大街直奔內(nèi)城而去,所過之處,街頭巷尾的議論聲頓時消散一空。
得到消息,向歆和一干留守宛城的將佐紛紛朝內(nèi)城大殿趕去。
夕陽西下,夜幕漸濃,內(nèi)城大殿里燈火通明,軍侯以上將佐已經(jīng)齊聚殿中,盡皆神色肅然。
李汗青端坐帥案后,雙目微閉,靜靜地望著殿中眾將,面無表情。
一時間,大殿里一片死寂,氣氛壓抑。
良久,向歆硬著頭皮出了列,沖帥案后的李汗青打了個稽首,“大帥,是否先請漢廷使節(jié)上殿?”
李汗青終于睜開了眼睛,望了他一眼,面無喜怒,“嗯?!?br/>
向歆暗自松了口氣,連忙轉(zhuǎn)身沖守在大殿門口的軍士一聲吩咐,“有請漢廷使節(jié)上殿來!”
“是!”
自有軍士領(lǐng)命而去,不多時便將侯在大殿外的漢庭使節(jié)帶了進來。
那使者卻是個二十出頭的俊朗青年,步履沉穩(wěn),氣宇軒揚,走到大殿之上腳步一頓,先抬頭打量了帥案后的李汗青一眼,這才不卑不亢地作了個揖,“大漢招撫使,議郎袁紹……見過李大帥!”
袁紹?
李汗青頓時渾身一震,死死盯著殿下的袁紹,神色變幻不定。
見狀,侍立在帥案旁的周武一按腰刀,聲色俱厲,“大膽袁紹,大帥當面,為何不跪……”
很顯然,他以為李汗青這副神情是生氣了。
可是,他話還沒有說完,李汗青突然展顏一笑,“無妨!只是,不知袁議郎此來帶著幾分誠意?”
其實,他更加好奇的是:袁紹怎么就成招撫使了?難道也是因為他李汗青引起的蝴蝶效應(yīng)?
袁紹顯然沒有想到李汗青如此直接,明顯怔了怔,隨即神色一肅,“不知李帥想要怎樣的誠意呢?”
李汗青微微一笑,“本帥想要的誠意……你給不了!”
袁紹依舊面不改色,“自貴軍起兵以來,兵火綿延八州,生靈涂炭,陛下慈悲為念,故此下詔招撫,難道李帥還想看著兵火繼續(xù)蔓延,看著更多的百姓慘遭荼毒?”
見袁紹以大義相逼,殿中眾將佐盡皆神色一變,有人怒形于色,有人神色忐忑,也有人目光閃爍。
李汗青卻笑容不減,“袁議郎過慮了,若你家天子真心招撫,本帥自不會一意孤行,讓百姓繼續(xù)遭受刀兵之禍!”
此言一出,袁紹神色一松,眾將佐反應(yīng)不一,有人神色一喜,也有人急忙就要開口相勸,卻聽李汗青緊接著又話鋒一轉(zhuǎn),“不過,我軍自起兵以來激戰(zhàn)不斷,前后數(shù)萬將士殞命沙場,留下了無數(shù)的孤兒寡母,本帥既為一軍之帥,自當為他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