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乃是徐淮的大后方,倘若青兗不寧,那第五倫構(gòu)筑的淮水防線也不安穩(wěn)。不過,他此番東巡,最先到的,卻是離彭城近在咫尺的豐沛。
豐沛乃是帝鄉(xiāng),漢初列侯一百四十多人中,籍貫為豐沛附近的就有六十余,其中更有好幾個諸侯王、三公九卿。豐沛功勛集團直到文景時期才慢慢退出歷史舞臺,這樣的地方,政治上自然會受到很大照顧,減免賦稅是少不了的,遇上新皇登基、太子降生,皇家老鄉(xiāng)們也肯定能得些好處,兩百年下來,不論文化、經(jīng)濟都極其繁榮。
“予在關(guān)中時,沒少往來于新豐,當(dāng)初與敬通相識,就是在新豐街道上,正好遇上巨毋霸攜兩虎入城?!?br/>
去往豐沛的路上,第五倫對隨行的大行令馮衍說及這樁往事。
“其實并非在大街上,而是更始將軍廉丹府前……”馮衍心中如是暗道,只不知第五倫還記不記得廉丹。這話他自然不敢說,只唯唯應(yīng)諾,得以與皇帝同車,榮幸當(dāng)然有,但更多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畢竟現(xiàn)在的陛下,與剛起兵時不同了,他也學(xué)聰明了不少。
“聽說新豐便是劉邦顧念太上皇郁結(jié)思鄉(xiāng),這才令名匠仿造,非但村巷、道路、店鋪、鄉(xiāng)校都與豐邑一模一樣,還將鄉(xiāng)間挑擔(dān)賣餅、斗雞走狗之故人,也都遷來。豐人抵達新豐,竟能一一認出己家,哪怕是雞犬牛羊,亦能識別家宅?!?br/>
第五倫對新豐城印象不錯,說道:“今日來到舊豐,當(dāng)看一看,與新豐是否一致!”
然而等御駕抵達豐沛,別說前朝舊物了,此地不論城郭、鄉(xiāng)閭,皆處處凋敝:豐縣中的屠販少年,沽酒賣餅,斗雞蹴鞠,不見蹤跡;泗水之畔多膏腴之田,明明是仲春上好時節(jié),但于期間勞作者寥寥無幾,一問都是隸屬于魏國沛郡的屯田兵。
從當(dāng)?shù)毓賳T口中,第五倫才得知了豐沛的近況:數(shù)年前,赤眉軍橫行而過,然豐沛城池堅固,得以保全。其后劉永、劉秀爭衡,二人皆乃劉邦之后,故而對豐沛極重視,遣人來護,本地得以幸存,劉秀更于此地稱帝。
然而劉秀帝位還沒捂熱乎,第五倫就派馬援率軍過來襲擾,豐沛是漢軍兵力所及的邊緣,劉秀不愿在此與魏軍角逐,選擇回撤,忍痛放棄了這高祖龍興之地。
他一走,豐沛眾人也跟著跑,不知從何時起,就傳出了第五倫仇視漢家,要將天下諸劉、漢朝舊黨趕盡殺絕的謠言,豐沛十萬百姓亦在其列。
于是豐沛遂空,多數(shù)人跑到了徐州,就落腳在彭城、下邳等地。也有部分鉆進了劉邦斬白蛇的沛西大澤山地,結(jié)寨自保,想在那兒等待亂世結(jié)束:盜匪猛虎哪有戰(zhàn)亂可怖。
豪強大戶走就走了,第五倫高興還來不及,但小自耕農(nóng)們,第五倫還是希望他們能回來。豐沛土地肥饒,且作為徐州與魯?shù)亍⒍ㄌ盏倪B接地帶,若一直凋敝下去,極影響南北軍事調(diào)度,
“若種宿麥前不歸,這泗水沿岸上好的土地,可就要充公用于屯田了?!?br/>
第五倫下了詔令,鼓勵逃難居民返鄉(xiāng),為了破除謠言,打消他們的擔(dān)憂,第五倫決定在豐沛做一件大事:
“拜謁高廟!”
……
漢朝除了長安高廟外,郡國也立,畢竟是開國之君,后來幾次宗廟改制,將其他皇帝的地方廟改沒了,但劉邦的廟卻頗為堅挺。尤其是豐沛之地,即便漢朝滅亡,高廟也被當(dāng)?shù)厥棵窬谋Wo,視為保佑地方的神主。
劉永來拜過,劉秀來拜過,如今卻來了個異姓皇帝,確實是少見,若劉邦在天有靈,定會揉揉眼睛,瞪著第五倫道:“汝非吾種,來此作甚?學(xué)朕蹭飯?”
第五倫當(dāng)然不是來認祖歸宗的,純粹出于政治目的,更何況,他早在定都長安時,就令人重修了被大火燒毀的長安高廟,以表示自己不對前漢反攻倒算,順便在高廟隔壁修了他祖宗田橫的“齊壯武王廟”,讓這倆冤家唱起了對臺戲。
一回生二回熟,此番再來豐沛高廟虛情假意,第五倫完全沒有心理負擔(dān)。
在念著干巴巴的祭文時,他更是毫無羞恥之心,大言不慚說什么:“漢德已終,此天意民心也,假劉子輿僭號河北、隗氏挾末代太子于隴右,名為復(fù)漢,實乃竊國,倫皆已討平。今日尚有不肖子孫劉秀,借祖宗之旗,行裂土殘民之實,高帝身在泉下不能責(zé),倫身為后王,當(dāng)為先王懲之!”
若劉邦在天有靈,必是揭棺而起,恨不得與子孫里難得有出息的劉秀一起暴打第五倫。
等虛偽的儀式完畢后,第五倫才對馮衍等人說了句實話。
“古今帝王,予心懷敬佩者,數(shù)人而已,其中便有劉邦!”
第五倫對劉邦確實贊不絕口:“高帝以布衣之身,仗劍起于豐沛,其后三年滅秦,四年平楚,開全新之局,自古以來,創(chuàng)業(yè)未有之速也,此絕非幸也,而是定數(shù)!”
劉邦的優(yōu)點不必一一道之,第五倫對他一統(tǒng)天下的速度比較關(guān)注:“天下熙熙,一盈一虛,一治一亂,昔日周、秦、漢更替,亦如今日之漢、新、魏移鼎,至于劉秀、公孫述等輩,則譬如項羽、魏豹之流?!?br/>
第五倫自我批評道:“劉邦四年便已打完垓下,而予滅新稱帝也已逾四年,卻只是天下三分得其二,不如高帝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