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是黃巾軍最多的一個州,大小渠帥十幾個。多則五萬余人,少也有萬余以上。
如果說包括老幼家眷等,那就是百萬往上。就算拿起了武器的也有近百萬。大漢有多少人?天下黃巾軍又多少人?說聲全國近十分之一的人參與黃巾起義絕對沒錯!
青州的局勢與當初揚州九江蠻族暴亂差不多。黃巾軍如蝗蟲過境,青州境內生活在水深火熱的黎民百姓附合了一下,于是青州只剩下幾座堅城。
當然,在漢代來講,一個州的精華也盡在幾座城池里。無論人口還經濟文化都集中在城里,城外只是零落的村落,人口不多而分散。
古代為什么說攻城掠地,甚至攻城在前,掠地在后。原因就在這里。不攻下城池,掠地也沒用。尤其在兵力五萬以上,不攻破城池,軍隊的糧草輜重無以為繼。
后勤準備充足,運輸不成問題,才可能長期圍城,把城內的人耗死。不然多半是圍城者無功而退。不退難道餓死于城外?
圍住青州城的黃巾軍是孫夏,郭太,馬相,張牛角,黃邵五部,共計十余萬兵力。而青州城內才二萬兵力,其中有郡兵八千,地主強豪的私兵近萬,還有民眾自發(fā)千余人。
青州城里本就有太平道教徒,只是沒有搶占城門的實力。在被圍困月余后,青州城內人心慌慌,城池旦夕可能被破。
“哎!”青州太守龔景站在城頭長吁短嘆,看著把城池團團圍住的十幾萬黃巾軍,心中實在沒把握守住這青州城。更不知還能守幾日?
龔景自城池被黃巾軍圍困后,向外的求援牒文不知發(fā)出了多少。在死亡慘重的情況下,多少還是傳出了不少求援牒文。
至于會來多少救兵,龔景心中更沒底。最少時至今日也沒看到一個救兵!龔景有種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之感。
“大人,屬下認為該突圍了!”一名校尉在龔景身邊小聲地建議道。這名校尉是龔景的親信,更是得力干將。
“嗯!可是城里還有十幾萬大漢子民怎么辦?龔某奉命牧守一方,豈可如此?”龔景有些悲壯地說。
“大人差矣,黃巾賊眾入城不外是搶劫一番,又不會屠城。最多殺幾家大戶,這與大人何干?”校尉陰笑道:“這些大戶何曾給大人好臉色?從來都是一副主人模樣!”
“讓我想想!”龔景被親信說得心旌飄動,正中痛癢處。龔景說完,緩緩從城頭下來。
……
黃巾軍聯合主帳中,五個渠帥正在開臨時碰頭會。
“張帥,不知今日把兄弟們召來是不是準備攻城?”渠帥馬相笑嘻嘻地問:“兄弟們都覺得龔景這狗太守不敢出戰(zhàn),青州城會不攻自破!”
話說這張牛角被奉為五個渠帥中的老大,不是張牛角武藝高強,也不是機智百出,更不是手下兵力多。而是因為與教主師父大人張角的名字只差一個牛字。
張牛角與張角只是師徒關系和同姓,以及名字中都有個角字。還真沒血緣關系!也正因為這樣,被其他四個渠帥奉為這次圍青州城的老大。
另一個渠帥郭太也說:“馬帥言之有理,雖然說云梯制造了不少,巨撞圓木也弄妥,但是強行攻城傷亡太大,不劃算!”
張牛角沒好氣地白了幾個渠帥一眼說:“誰告訴你們要強行攻城了?是天公將軍讓人傳令,我代為傳達下!”
四個渠帥一聽,立馬肅然靜聽。張角的命令是讓他們五個先行圍困青州城,不急強攻,等褚燕領兵到了之后,一起解決青州問題。
這次褚燕來青州,可不止是十萬兵馬這么簡單。其中還有張角的心血一千黃巾力士,以及張角名下幾個最能打的弟子。
關鍵是褚燕本身就是文武雙全之人,在張角集團中都是出類拔萃的。一眾大小渠帥對其也敬佩不已!毫無疑問的一點,褚燕一入青州必為老大。青州黃巾的實力和戰(zhàn)斗力不可同日而語,定上一個臺階!
再者說青州并非這一個城池,還有多個城池要攻占。張角之意是逐一解決。應該說張角的想法是對的,也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