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人類生存的基礎(chǔ)條件。飲者水也,飲在前。無論一人,一家,一村,一地或一縣。水源水質(zhì)問題都是重點(diǎn),是必須解決好的民生問題之首。
之后才是食,民以食為天。任何人做什么事都是為了填飽肚子。如果說人不需要吃飯,那么做什么都失去了意義。
所謂名利,最終都是為了吃飽吃好?;蛘哒f讓子孫后代吃飽吃好。這也是所有凡人,或蕓蕓眾生的生態(tài)。沒有誰能逃出這個范疇。
就拿一個縣令來講,只要你解決了全縣的飲食問題,你就是一個好縣令。治下子民不要求你如何作為,也不需要豐功偉績。
嗯,就這么簡單。劉備就是這么說的。
“師兄,老師在九江郡就做得很好!讓治下的民眾吃飽穿暖就行,人們會記住你一輩子?!眲渥詈罂偨Y(jié)陳詞著。
“咱如何與老師比!玄德你說的大道理師兄都懂,可是不知該從何下手,具體又該如何做?!惫珜O瓚有些頭昏腦脹地說:“師弟還是說點(diǎn)具體的吧!”
公孫瓚認(rèn)為劉備談的都是些虛頭巴腦的理論,沒有干貨。這還真沒錯,鍵盤俠誰不會做,真正動手才是人才。
“好,小弟就說點(diǎn)具體的!”劉備并沒推辭,本來自己就是涿縣的一份子,為涿縣好是義不容辭的。有父母官強(qiáng)烈要求建議建言,又何而不為。
不是說劉備比公孫瓚聰明,只是任誰站在光陰巨人的肩膀上,俯視著悠悠的歷史長河。那怕把長河下游的一些摔出來,都足以讓世人震撼。何況只是治理一個小縣,還是自己生活著的地方,真的是小事。
劉備從水源的治理,水質(zhì)的保護(hù),再到開荒耕種,以及一些可以富民的養(yǎng)殖業(yè)和手工業(yè)都講了,林林總總幾十條。可以說只要公孫瓚按步就班地實(shí)施實(shí)現(xiàn),那么涿縣會成為涿郡以及幽州的標(biāo)桿所在。
問題的關(guān)鍵是這二貨師兄的執(zhí)行力和決心如何?如果敷衍塞責(zé)或虎頭蛇尾,那么一切都白搭。這世界上就沒有一蹴而成的事情。
“嘖嘖嘖!師弟呀,師兄真想打開你的腦子,看看為什么能裝這么多東西?似乎就沒有你不懂的!”公孫瓚聽完劉備具體的建議,惡意滿滿地說。
“你又不喜歡看書,其實(shí)只要多讀書,該懂的都會懂!差的只是驗(yàn)證的機(jī)會?!眲渫耆耸妨蠈ψ约旱挠涊d,不喜學(xué)多任俠!
歷史上劉備從小就是個皮孩子,喜歡聚眾玩鬧,一點(diǎn)兒也不喜歡讀書。記載的師從盧植,鄭玄,也就掛個名兒。不然歷史上也不會落魄流浪這么多年。
“讀書,算了吧,不是有你么!”公孫瓚理所當(dāng)然地說:“治理涿縣,師兄就聽玄德的。以后咱就在樓桑村辦公!”
劉備對師兄的無賴真的無語。又讓劉備想起孫策和周瑜這對組合。周瑜應(yīng)該也對孫策這義兄常常無語吧?
孫策大腦經(jīng)常不上線,有了周瑜這個外置大腦后,孫策基本不用自己的腦子。孫策和公孫瓚都屬于二貨系列。
“沒問題,在這里包吃包住包美酒。嗯,美女就沒有!”劉備開了個不好笑的小玩笑。
日后也確實(shí),公孫瓚在任多久,劉備就做了多久的高參。名義上沒有,而實(shí)際上是走高參之路,行高參之事。也為劉備日后爭天下打下了一點(diǎn)基礎(chǔ)。
就在倆兄弟嘮嗑時,劉英前來告知該吃飯了。十幾張桌子就擺放在院子里,大氣而舒適。百十號人齊聚于一堂,不擁擠,還可以盡情開懷暢飲,豈不美哉!
公孫瓚和劉備一桌,同桌的還有蔡邕,華佗,劉元起父子,徐晃等人,算是主席。其余的十幾桌算陪末之席位。
公孫瓚和蔡邕早就相識,劉備只需為華佗和徐晃彼此介紹下即可。大家就開始舉杯痛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