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政此時可不是秦始皇,他甚至都不能稱之為公子政,因為小說的時間線最初是從趙政誕生在趙國時期開始的。
賀云之所以要以此為起點,主要是為了重點介紹始皇的一生,講述千古一帝始皇陛下的豐功偉績,以及概括他是如何一步步橫掃六國的。
這樣的故事架構(gòu)設(shè)計,當然不只是為了湊字數(shù),而是為了“爽”字這個小說特點,來豐富小說的內(nèi)涵。
畢竟一般的歷史小說皆都太過枯燥了,如果你不加入一點“娛樂化”的東西,這小說就沒多少人會看了。
就像《三國演義》,便是最為典型的代表之一。
而要讓歷史小說如何不枯燥成為爽文了?
當然是給主角加個“金手指”,開掛了。
而縱觀秦始皇的一生,他完全稱得上是一個“掛逼”,雖然他沒有所謂的“金手指”,但他卻擁有“金手指”之能。
先不說他之前的五位秦王為他統(tǒng)一六國打下堅實基礎(chǔ),就拿他當政時期的謀臣與名將來說,就是前所未有的。
更何況,此時的六國在秦國的外交策略“遠交近攻”之下,早已是齊心不合,一盤散沙,這就促成了良好的攻占環(huán)境。
也就是說,秦國在秦王政的統(tǒng)治下,早已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齊聚,統(tǒng)一時機已然成熟。
如此綜上所述,你說秦王政沒開金手指,哪個敢信嘛!
好吧,以上其實都是賀云自己的“鬼扯”,還是說回正題上。
《秦時明月之橫掃六國》,這部小說前一部分,肯定是要以“爽文”的標準來寫這部小說的,著重要突出的是秦王政從誕生,到十三歲被呂不韋迎入王都繼承王位,再到平嫪毐之亂,罷免權(quán)臣仲父呂相的過程,需要展現(xiàn)的是秦王政的果斷與睿智,手段要狠,過程要快,情節(jié)絕不能拖泥帶水。
他可不會學(xué)某部電視劇,注水嚴重,一個秦王政發(fā)現(xiàn)孩子到摔孩子劇情都拖延這么多集。
而寫這一部分情節(jié)的同時,當然也要描述橫掃六國的戰(zhàn)爭,比如一些重大戰(zhàn)役,還有諸子百家的思想,更為重要的是要為《秦時明月》系列接下來的劇情做堅實鋪墊。
而這也是為何他要將《秦時明月橫掃六國》作為《秦時明月》系列的試水作,或者說前傳的原因所在。
總的來說,對于整部小說,他將會分為兩大部分,前期自然是秦王政的成長期,后期則是秦王政親政之后橫掃六國建立大秦帝國,自稱始皇帝期。
不過,考慮到這部小說劇情緊湊且時間線較長,涉及人物眾多等特點,賀云將會對小說的言詞以及段落,都會盡可能的做到精煉短促。
畢竟字數(shù)擺在那,他之前定的是最多也不會超過十萬字。
十萬字的字數(shù)限額就注定了,他必須要把所有注水的橋段拋棄,并且將景色描寫、人物描寫,盡可能的精簡。
雖然這樣做,困難肯定是有的,但沒辦法,他只能這樣去寫。
因為字數(shù)如果太長,審稿之人就會對小說的整體印象大打折扣,覺得你文筆不行,字數(shù)注水。
畢竟現(xiàn)在的整體文學(xué)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就這樣,動不動幾十萬、上百萬的長篇小說,是極少極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