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永樂皇帝住輦北平將近一個月,除了處理南京轉發(fā)來的政務之外,主要就是巡視北京紫禁城的建設進度,以便早日遷都。
不過,北京紫禁城建設的的進度,其實永樂皇帝在八月中旬便已經了解清楚了。
等到了八月底,西風漸起,中秋將近,永樂皇帝對太子的怨氣倒是消了不少,而且出征的將士也想早日回家和家人團聚過中秋了,所以,永樂皇帝便定下了9月2日起駕回南京。
永樂皇帝宣布回京后的第四天早晨,就在南京紫禁城的春和殿中,太子正和留守南京的主要大臣商議政事。
在交待完幾件緊急的政務之后,便見太子朱高熾拿起一本奏本,遞與內侍并說道:
“這是孤命人所上的《迎鑾表》,各位卿家也看一看,是否存在不當之處。如果沒有問題,就呈報圣上?!?br/> 不多時,在座的各位大人便已經傳閱完畢,都說沒有問題,太子便說道:
“既然,各位卿家都覺得沒有問題,按照慣例便勞煩兵部尚書兼詹事金忠金大人和指揮使楊義楊大人一起送往北京,呈報皇上。
不知兩位卿家以為如何?”
這時兵部尚書金忠和指揮使楊義雙雙出列齊聲答道:
“臣等謹遵太子鈞令。”
而內侍也將《迎鑾表》送到了他們跟前,兵部尚書金忠接過奏本,便又雙雙向太子告退,離開了春和殿。
隨后,大家又議幾件常規(guī)的政務,便各自告退回衙,此時的春和殿中,太子也揮退了內侍,只剩下了太子、左春坊大學士兼翰林院侍講黃淮和司經局洗馬楊溥三人。
只見楊溥起身說道:
“待到《迎鑾表》呈到皇上的手中,估計這場較量,就該有個最終的結果了。
只是到那時候,臣等只怕不能再侍奉在太子您的身邊了,而漢王等人的氣焰必將更加猖狂,還望太子能多加忍耐,相信總會有云開日出的時候?!?br/> 太子聽罷,心里也是五味雜陳,不過想到兩人為了護住自己的儲君之位,不僅為自己獻謀獻策,而且心里也做好了接受自己的父皇任何處置的準備,便動情地說道:
“此次漢王等人編造孤企圖不軌的各種消息,并且密報給父皇。
父皇開始并不相信,只是禁不住小人長年累月地造謠,加上父皇身邊被漢王買通的人也不斷說壞話,父皇才會發(fā)下了雷霆之怒。
之前取消了孤所制定的許多政令,不過,以父皇的行事風格,絕對不會就此止步,接下來肯定要削弱東宮的力量。
此次為了保住孤的太子之位,孤還得親自給父皇遞刀子,只是要委屈各位先生了。
孤在這里先謝過兩位先生了,兩位先生的恩情,高熾永生不忘!”說完就對著楊溥和黃淮一揖到地。
楊溥和黃淮急忙避開身子連聲答道不敢。
在太子再三地表達感激之情之后,三人又坐回了各自的座位之上,大殿之中的氣氛,也是顯得壓抑了起來。
為了驅除大家心里的傷感,只見黃淮緩緩地說道:
“維護祖宗家法,乃是我等讀書人當仁不讓之事。
確保太子您的儲君之位,不僅是為了太子您一人,更是為了我大明的萬世基業(yè)。
此次我等行這棄軍保帥之計,雖說是不得已而為之。
可是對于太子來說,未必就不是好事。
《孫子兵法》有云:
‘昔之善戰(zhàn)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