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典結(jié)束之后,皇甫世煦另行單獨召見了一些朝臣,主要定奪給先帝出殯之事,乃至初初登位必須頒行的詔令,最后,受到召見的,便是皇甫家的幾位藩王,包括皇甫世煦的一位叔叔昌樂王皇甫誕,兩位堂兄,順安王皇甫凌飛,恒安王皇~щww~~lā\www.qв5。c0м/
皇甫世煦心知,他的王叔和堂兄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否則他也不會一接到父皇病重的消息,就快馬加鞭地往京城趕,早在太上皇時期,四位皇子包括當(dāng)初還沒被立為太子的皇甫嚴(yán),圍繞著皇位問題一直在纏扯不休。
最先行動的是皇甫誕,他想盡辦法唆使太上皇罷黜了幾位竭力擁推皇甫嚴(yán)做太子的文臣,可惜,他的一番辛苦皆是為別人做嫁衣裳,皇甫誕的生母成妃本就受太上皇寵溺,卻不知自我約束,成家借助成妃的得寵大肆收刮錢財,為非作歹,最終觸犯眾怒,成家被貶為庶民的同時,成妃和皇甫誕受成家所累,也被太上皇罰至封地,沒有皇命,永不得入京。
剩下的三位皇子中,皇甫嚴(yán)最有力的競爭者是皇甫凌飛的父親皇甫戟,因為皇甫戟生性好武,為皇甫家的江山立下赫赫戰(zhàn)功,所以太上皇罷黜擁護(hù)皇甫嚴(yán)的文臣,無疑讓皇甫戟獲得太子之位的希望大大增加,偏偏皇甫戟的性子過于急躁,在朝臣們還為立誰為太子爭議不息時,居然遣人刺殺皇甫嚴(yán),魯莽行為的代價就是,不僅沒除掉皇甫嚴(yán),又讓自己成為第二個被太上皇強(qiáng)令就藩樂安的皇子。
誰料,更絕的是最后殺出來的皇甫照,即恒安王皇甫鈺的爹,他刺殺的目標(biāo)對準(zhǔn)了羅患重病的太上皇,不幸被人告密,東窗事發(fā),若不是皇甫嚴(yán)求請,恐怕他連就藩樂安的待遇都輪不上。
皇甫戟和皇甫照都先后死在自己的藩屬地內(nèi),繼承了王位及藩號的皇甫凌飛與皇甫鈺,表面上一直太平無事,可種種跡象表明,藩王的勢力已經(jīng)越坐越大,如三只困獸,虎視眈眈京師。
宣召王叔與堂兄們進(jìn)京,皇甫世煦事前很是猶豫了一番,如若不許他們?nèi)刖┑脑?,藩王們自然也會做做表面功夫,向京城奉上賀禮,可這樣一來,京城和藩屬地的關(guān)系將如脆帛,稍觸即裂,自己剛剛登基,帝位尚且不穩(wěn)固,何談同時對付三只巨虎?反正都是危險重重,不如大度一點,一來藩王入京,可以借機(jī)緩和幾方面冰凍已久的感情,二來,制造一種示弱示好的假象,或許能迷惑對方,拖延時間,以容自己蓄積到足夠的力量,至于安全,皇甫世煦早早密囑父皇在位時的虎將藍(lán)振,做好一切京師守備事宜。
“王叔受累啦,這么遠(yuǎn)趕來京城,路上一定很辛苦吧?”皇甫世煦不僅單獨召見藩王,還專門為他們設(shè)宴,宴席一開場,他就走下首座,親自舉杯向他們一一敬酒。
“哼,本王老了,京師也是物是人非,這大概是我有生之年,最后一次入京吧,辛苦不辛苦的,當(dāng)是告?zhèn)€別,還個夙愿,了卻一下未完的舊事!”昌樂王皇甫誕的身體尚算健康,只是多年的風(fēng)濕病,讓他的腿腳行動十分不便,對皇甫世煦的敬酒和問候,他即不感謝,亦不碰杯,只含沙射影地自語自嘆,自斟自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