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后的兩三天里,官場上出現(xiàn)了不少關(guān)于齊譽的流言。
這一次,卻不是謠傳,而是以事實為依據(jù)的熱議。
眾所周知,在今科殿試之后,皇帝唯獨單單對齊譽不點翰林,待到了放官時,更是將其直接丟棄到了行太仆寺。
因此,圈內(nèi)人士盡皆認(rèn)為,齊譽以后的仕途道路應(yīng)該不會太寬了。
尤其是在前不久時,兵部尚書張程東公開指責(zé)了齊譽的怠政,甚至還放出了狠話說,有他在兵部的一天,齊譽就別再想升遷了。這句意簡言駭?shù)脑?,足以說明問題了。
通過以上兩點不難看出,齊譽以后的仕途,基本上就是碌碌無為了此一生了。
是啊,他一個皇帝不喜上司不愛的芝麻綠豆小官,還能憑什么資源再往上爬呢?
于是,就有人武斷地放出了諷話:我說齊譽呀,你就安心地做個老實本份的咸魚吧。
霎時間,各種幸災(zāi)樂禍的聲音此起彼伏,即,墻倒眾人推。
更有甚者,還將齊譽戲稱為是大奉王朝建國以來的最不得意的探花郎,沒有之一。
然而,就在大家互諷取樂為榮的時候,卻突然傳來了一個令人打臉的消息。
咋地了?
說,齊譽被皇上給召見了。
這……
因何事召他?
不知道!
那,皇上又和他說了什么呢?
這,也沒人知道!
是的,嗜睡成性的三德子在面對銀子時,也表示自己忘記了,即,無可奉告。
于是,這件事情就成了一個未知謎。
雖然如此,還是可以從表象上來進(jìn)行一些剖析的。
據(jù)說,齊譽在離開了皇宮時,懷里頭緊緊抱著一包賞銀。
嗯,這么看的話,一定是皇上賞賜了他。
既然有賞,那就說明今上對他這個人還是認(rèn)可的!
或者說,齊譽又重新得到了圣眷。
之所以稱之為是重新,那是因為他在放官之前就得到過今上的認(rèn)可:此子確實有才!
如此一來,事情就有些復(fù)雜了。
那些以諷刺齊譽為樂的聰明人就顯得有些尷尬了,搞了大半天,自己卻變成了跳梁的小丑?
真想找個地縫鉆進(jìn)去!
打臉最甚的當(dāng)然要屬兵部尚書張程東了,他前腳剛剛說完齊譽永不翻身的話,人家后腳就被皇帝給賞了銀子。
這臉打得~~
啪啪滴!
有些常年浸淫于官場的老狐貍就開始感嘆了:古人云,寧欺白須公,莫欺少年窮,古人誠不欺我??!
判斷有誤要怎么辦?
及時調(diào)整過來才是正解!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所以,以后對齊譽還是要客氣著點,萬一人家以后真成了熱灶,即使自己攀附不上,也能少一個政敵呀。
經(jīng)此一事,文官團隊在對待齊譽的態(tài)度上分成了兩大類。
第一類主要為朝廷大員,他們大多都選擇了默默靜觀,待事態(tài)變得徹底明朗之后,再決定要不要拉攏這個有潛力的年輕人。
第二類人主要為六品以下的芝麻綠豆小官,他們是最喜歡鉆營拉關(guān)系的,抱團取暖的同時,順便也為自己將來的仕途提前鋪路,而品階相當(dāng)?shù)凝R譽就成了最佳的人選了。
相比第一類官員的老成持重,第二類的人就不壓不住想法要躍躍欲試了。
怎么個試法?
用相對藝術(shù)一點的話來說,那就是心動不如行動。
所以,在之后的幾天里,柳荃收禮都收到了手發(fā)軟。
現(xiàn)在的齊譽家,門庭若市!
來的人可多了,有認(rèn)識的,也有不認(rèn)識的,甚至還有八竿子打不著的欽天監(jiān)的人,他們?nèi)疾钋蚕氯怂蛠砹硕Y品。
看著堆成小山一樣的各類禮物,周氏感慨著說:“莫非,這就是讀書人嘴里常說的‘禮’多人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