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馬風波的起因其實并不復雜。
是因為一個人——翰林院學士吳晚榮。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此馬本是吳晚榮送給上司掌院學士宇文宏元的年節(jié)禮,結果呢,卻被皇帝給半路給截了胡,一道口諭就直接索要了過去。
按照常理上來說,無論是什么東西,能被皇帝看上,就完全是臣子的榮幸,甚至,還可以列為一樁政治資本來談。
可是,他就是高興不起來。
為什么呢?
因為,這馬根本就不是皇帝想要的。
它前腳才被牽走,后腳就被今上一轉手轉賜給齊譽了。
那么,問題來了。
一般情況下來說,但凡是皇帝賞賜臣子地禮物,大多都是出自于圣天子的內庫,基本上不會碰到訛臣子之物而轉賜他臣。
但是,今上確實這么辦了。
不爽?
那是肯定的!
你找他講理去?
絕對不敢!
所以,吳晚榮也只能不想吃也得必須咽下這個啞巴虧了。
不過,在他看來,這件事情絕對沒有表面上這么簡單。
經過他的仔細分析后認為,一定是齊譽暗中看上了這匹黑馬,于是,他就進宮獻媚于皇帝,然后借用天子之手索得。
要不然,這實在是解釋不通呀!
吳晚榮也因受這窩囊氣大病了一場,最后,他辭鑿鑿地公開表示說,此生誓不與其宵小之輩為伍!
這時,有人勸他了,為了一匹馬,至于這么大動肝火嗎?
吳晚榮道:這哪里僅僅是一匹馬的事?卻不知,我與齊譽之間的糾纏甚多!
甚多?
那,都是些什么事呢?
在不斷追問之下,吳晚榮的一個朋友道出了其中原委。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
還別說,在吳晚榮和齊譽之間,還真得有一些匪夷所思的聯(lián)系性。
這就要從很久之前開始說起了。
那時先帝尚在,因圣上當時酷愛彩繪畫,所以,在京城內意外興起了一股以收藏彩繪為雅的小浪潮。
吳晚榮擅于捕捉機會,就讓其父吳德利在藍山縣的采拍會上拍下了其中的兩幅畫,而后他又以此畫獻上,從而得到了交際上的不少實惠。
嘗到甜頭的他,而后又開始慫恿父親設法購畫,而在這時,其父吳德利巧逢齊譽在永川府置業(yè),于是二人就一拍即合,談成了那筆以畫換豪宅的特殊交易。
得畫之后的吳德利選擇立即進京,去投靠自己的兒子吳晚榮,卻不料,在途徑山東的地界時發(fā)生了意外,是的,吳員外很不幸地被拜帝教的歹人謀財害命了,落得個很悲劇的下場。
對此,就有算命的先生給吳晚榮說,是那個齊譽給他的家?guī)砹嗣惯\,從此之后,心里開始惡之。
事情到了這里還不算完。
不久后,新帝登基,緊接著就開始了聲討拜帝教的小浪潮,而善于捕捉機會的吳晚榮立即順應圣意,寫出了那篇悲慟感人的精彩檄文,文中,將那份殺父之仇的恨意抒發(fā)地淋漓盡致,確實很感人。
很幸運,此文得到了天子的賞識,吳晚榮也趁機出盡了風頭。
誰知,這熱乎勁剛剛攀升,突然又來了齊譽的那篇《討拜帝教匪檄》,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壓過了他。
這一回,吳晚榮確實因恨生怒了:怎么又是這個齊譽?
自己和此人簡直就是八字不合!
后來,齊譽今科高中了鼎甲的探花,吳晚榮選擇了避其鋒芒,低調做人。
再后來,齊譽失寵,兵部尚書張程東也對其公開發(fā)出了苛責之聲。這時,吳晚容選擇果斷出手,趁機來了一把落井下石了。不錯,那些流言,很多都是出于他的渲染。
似乎,這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這一回,報應不爽接踵而至。
就在吳晚榮躲在被窩里自鳴得意時,突然,自己特地準備的寶馬被他給陰走了!
若說他是什么感覺。
大約,吃一盤爆炒綠頭大蒼蠅也就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