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后的幾天,家人們就開始忙碌了起來,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做些準(zhǔn)備。
京城的風(fēng)俗和江南是很不一樣的。
但是,齊譽還是保留了老家的傳統(tǒng),該鹵肉的鹵肉,該過油的過油,樣樣習(xí)俗都不落下。
嗯,這才是家的感覺。
按照齊譽的話來說,即使是身在富饒的京城里,也可以照樣過自己喜歡的那種田園日子。
這又有何不可呢?
生活不就是圖個舒心嗎?
沒必要跟風(fēng)趕形式,有幸福感和親切感的年,才叫做有年味。
在這段時間里,齊譽也不斷地給妻子吹著了枕邊風(fēng),時不時的給她講上幾個有循序善誘效果的典故,開導(dǎo)著她。
對此,齊譽還是很上心的。
回想從前,在原主發(fā)瘋并性情大變的時候,妻子都是不離不棄的照顧著;如今她被心結(jié)所困,自己又豈能不關(guān)懷備至?
不過效果還是有的。
慢慢地,柳荃開始有些放下了,最起碼從表面上來看,貌似走了出來。
看到她變好,齊譽也不由得松了口氣。
……
這個假期說短不短,說長不長,有著二十多天的時間。
休息是足夠的了,但若要回老家去走親戚的話,那就差得太多了。
所以,還在沒有放假之前,齊譽就寫好了書信并寄去了永川府,問候并拜年。
在這些書信中,有大舅家的、二舅家的、岳父家的、還有姐姐家的。
此外,齊譽還給庾海以及桃花村鹿鳴書肆的游掌柜寄去了信,以表思念之情。
除了故鄉(xiāng)的這些老親之外,新結(jié)識的同僚也要走動一番。
這是歷來的傳統(tǒng),也是一種禮節(jié),不可少的。
至于所需的禮物,根本就不用齊大郎操心,柳荃全都準(zhǔn)備的妥妥帖帖,他拿來即用。
而早晚的閑暇時間,齊譽就利用起來寫小說,繼續(xù)發(fā)揚自己的筆耕不輟精神。
主要是怕,皇帝派人來問。
這一天,夕陽西下,夜幕降臨。
齊譽家的大門口已經(jīng)貼好了春聯(lián),同時也掛起了大紅燈籠。
是的,今天就是除夕了。
柳荃把她趕制的新衣服全都一股腦拿了出來,人人都有,誰都不落。
眼下的這些衣衫,選得可都是上好的布料。
為了避免相公再次和別人家下人撞衫,柳荃還特地跑了幾趟綢緞鋪子,再三調(diào)查并詢問后,才很放心地賣了下來。
和之前同,齊譽也來了一次獨自購物,來給家人們添點小驚喜。
送給女兒的是幾本閑書,就當(dāng)作是她的課外讀物了;送給給兒子的是一把木頭大劍,以滿足他仗劍走天涯的白日大夢;老娘現(xiàn)在上了歲數(shù),要送就要送些實惠的東西,比如說眼下這件貂皮氅,就很有保暖效果。
那,給柳荃送得又是什么呢?
一對純金的手鐲。
看上去很晃眼。
柳荃并沒有發(fā)笑,反而是看著手里的首飾感慨起來。
記得最初時,相公送給自己的乃是一對銅鐲,當(dāng)時,自己還朝著村里的小媳婦們炫耀。
后來,家境變得好一些了,他又送給自己一對銀鐲,白花花的,可好看了。
如今,他科舉及第當(dāng)上了京官,每月都有皇糧吃,有俸祿拿,一出手也變成是金鐲子了。
似乎,在自己的雙手之間,就可以看到整個家的明顯改變,這能不讓人感慨嗎?
是啊,不知不覺間,這個家已經(jīng)大變樣了。
……
夜色漸深,萬家守歲。
待守歲過后,就是大年初一了。
今年和往年不同,大年初一是沒有時間出去拜年的。
為什么呢?
因為,齊譽要去參加一年一度的正旦大朝會!
這個制度由來已久,并非是大奉朝創(chuàng)建,雖說歷朝歷代各有不同,但這個象征性的開年禮卻一直沒有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