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小雪。
雖名為小雪,但實際上卻有沒下雪,天空中陽光明媚,依舊是個大好晴天。
今天的齊譽穿了一身淡雅長袍,去到府學里正式上課了。
是的,今天是他任教后的第一堂課。
才剛剛跨進府學的大門,齊譽就心生感慨了。
回想在三個月之前,自己還是府學的一名學子,如今卻執(zhí)起了教鞭,站上了講學臺。
人生的變化真是快??!
快到自己都反應不及了。
叮鈴鈴~~~
時辰到,搖鈴上課!
眾學子躬相迎,道:“恭迎齊先生?!?br/> 齊譽大袖一攤,和藹地說:“都坐吧!”
然后,眾學子才落座。
其實,在開課之前,齊譽還是做了一些功課的。
但,卻不是備課。
主要是對當下的教程方面摸了摸底。
看過之后,卻是失望。
那些個之乎者也書本,也能算是算學的教程?怎么感覺跟那遠古化石似的?
實在是太陳舊了!
創(chuàng)新?
那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
不過在此之前,還是要先弄清楚自己的定位,雖是創(chuàng)新,但也不能胡來。
從自己職責的本質上來說,并不是要培養(yǎng)什么數學天才,而是要幫助這些學子們考過科舉。若不是因考試的需要,你求著他們學,他們也不樂意學呢!
這就是所謂定位了。
此外,自己還要了解一下這個時代關于算學的教程。
如果連這些都不熟悉的話,還談什么創(chuàng)新呢?
就當下這個時代而言,算學的主要教程還是《九章算術》,雖說這種古法有些體系可言,但畢竟太過原始且晦澀難懂,真正應用起來也很難得心應手。
什么意思呢?
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指這古法不僅難以理解,實用性方面也很差。
再細了說。
加減法比較簡單,乘除法也算不上難,科舉中即使遇到,大多也能過去的。所以,這些并不是重點。
科舉中最怕的卻是那些‘盈不足’的算學題,是實實在在的攔路虎,十之八九的考生都做不出來,在他們的眼里,這確實是太難了。
想想也是,讓這些連數學基礎都沒有打牢固的學子們去解方程題,這不是讓武大郎去打籃球,強人所難嗎?
所以,自己施教的重點,就是解決這個難題了。
如何能更快捷,更簡單,更直觀的把試題給破解出來,這就是創(chuàng)新。
齊譽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創(chuàng)造出了一套獨特的理論體系。然后,他又在日常的教習中邊揣摩,邊完善,最后形成了文本教程。
是的,一部由齊譽編寫的理論教科書《盈虧有解》問世了。
此書先是由府衙禮房的經承審閱,然后再由庾大人批復,最后才雕版印刷出來。
再看內容。
此書第一次提出了‘未知數’的概念,比如設某某未知數為‘甲’,某某為‘乙’,以此未知數代入到假設的公式中進行計算。
理論創(chuàng)建簡單,教授起來卻很難。
齊譽本以為,這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知識點,但之后卻才發(fā)現,大多數的學子根本無法做到真正理解。
唉,格物致知,談何容易?
沒辦法,齊譽只得一天天的熏陶,慢慢灌輸,直至他們形成這個概念之后,才講起了破解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