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簡單直白,卻讓孟古青的臉忽地就變紅了,下意識的將手中的信揉成了一團。
懷仁老實,以為孟古青收到的不過是一封尋常信件,是故連眼皮都沒有抬,依舊在一旁為孟古青講著望月樓最近又收了幾幅字畫,又有哪些名高望重之人來了望月樓品評。
懷璧卻最是古靈精怪,眼見的孟古青害羞,便拿眼睛不斷的覷著那封信,想是要找出蛛絲馬跡。
是夜,當孟古青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成眠時,卻不知,隔著重重高墻的紫禁城里,也有一個人,月下踱步,想著那一日因自己執(zhí)意送董鄂如玥回府,不知哪里惹惱了孟古青,想不明白原由,便更加的不知所措。
而主子心事重重,無所適從,累的總管太監(jiān)吳良輔也只能跟著主子半夜難寐,月下吹風。心里卻不知將主子與孟古青怨懟了多少遍,你們兩個又不是夫妻兩口子,卻如此這般莫名其妙的生氣、鬧別扭,牽連的闔宮人不能安生。
順治八年六月,孟古青出逃的第四個月,一切都在依照她的計劃向前發(fā)展。望月樓正在為自己積聚財富,望月閣逐漸成為京中達官顯貴趨附之所,莫愁莫苦已開始了各種信息的初步篩選與分析。同時,在孟古青的授意下,懷仁正在籌備以望月樓主人的名義定期舉行施粥贈藥的善行,獲得京中貧苦百姓的極大歡迎與推崇,望月樓聲名日顯。
卻不知這一日,自己剛剛從外面回來,就發(fā)現(xiàn)府里氛圍不對,等到了廳堂之中,看見當中坐著的人,則悔之晚矣,暗恨自己沒有早早覺察到不對,走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