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張須陀認為并沒有完。張須陀乘勝追上,在臨邑又截住王薄一頓猛攻,差點把王薄兄打到遼東去。王薄是真憤怒了,出來混,何必這么認真,不給我活路,那大家就拼了。很快,齊郡境內(nèi)的頭領(lǐng)都認識到一個勇猛的張須陀堪稱義軍公敵。
????于是,很少集體行動的義軍聯(lián)合起來,長白山王薄,平原郝孝德,豆子賊孫宣雅等等組成十萬聯(lián)合軍進攻張須陀。事實證明,人多未必管用,張須陀只用了二萬兵馬就擊敗這支聯(lián)合軍,順便繳獲物質(zhì)無數(shù)。仔細研究張須陀這個人,發(fā)現(xiàn)其確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首先,他具有大隋軍官沒有的東西:仁義。
????當年山東大饑,四處都是饑民,張須陀打開官倉賑濟災(zāi)民,有人好心提醒他,最好等上面的圣旨下來了再開倉賑災(zāi)。張須陀指著外面奄奄一息的災(zāi)民,告訴對方:我們可以等旨意,但外面這些人等得到嗎?體恤郡民的張須陀在群眾中擁有極高的聲望,這也是他能逮到王薄蹤跡的原因。此外,張須陀還具有大將必備的素質(zhì):勇猛。
????據(jù)史書所記,有一回,一位叫裴長才的義軍頭領(lǐng)領(lǐng)著二萬兵馬直接殺到了張須陀的城下(勇氣可嘉),張須陀來不及集結(jié)部隊,領(lǐng)著五位騎兵就殺出了城(勇氣更嘉)。轉(zhuǎn)眼間,被圍了數(shù)百重。張須陀橫沖直撞,以五騎之力支撐到城內(nèi)兵馬前來接應(yīng)。
????有勇有仁,這樣的人已經(jīng)足夠可怕,但這還不是完整版的張須陀。張須陀聲振東夏。連擊王薄,勇破連盟軍。也玩過奇兵奔襲,大破敵軍的事。甚至有一次,張須陀布下陣營,扼守險要,直接逼得對方將領(lǐng)率領(lǐng)十萬大軍面縛投降。
????但史書所記,張須陀最經(jīng)典的戰(zhàn)役大概是對陣盧明月的一戰(zhàn)。盧明月,本是涿郡一支隊伍的統(tǒng)帥,手下有十多萬的兵馬,估計小小的涿郡已經(jīng)無法滿足盧明月的**,于是。他把兵馬拉到了諸雄競技的河北地界。一來,就沖進了齊郡。
????當然,這是張須陀的地盤。張須陀剛被齊郡的眾山頭車輪戰(zhàn)了一圈,實力正處于低谷,但人家上門了,不奉陪就不是他的性格。領(lǐng)著萬余的兵馬,不多的軍糧,張須陀逆戰(zhàn)而上,與盧明月對陣而營。
????這一支外來的義軍到達齊郡之前應(yīng)該是做出市場調(diào)查的。知道張須陀此人銳氣十足,又打聽到張須陀軍糧不多,于是采取堅壁不出的策略,然后坐等張須陀糧盡逃遁。十多天后。張須陀的糧食果然吃完了,他將部將召集過來,開了一個會。
????介紹了當前碰到的困難。并告訴大家勝利并非沒有失望。“如果我們假裝撤走,盧明月一定集合所有的兵馬前來追擊。我們只要安排精銳趁機偷襲其大營,就一定能取得勝利!”“我要率領(lǐng)大軍詐退引敵。誰能夠替我前去襲營?”最后,張須陀把目光掃向了下面的一干軍將上。
????第二天,祝阿鎮(zhèn),風(fēng)正掠過黃河岸邊的蘆葦叢。此時是隋大業(yè)十年(614)的深冬,本已經(jīng)泛白的蘆葦叢在冬日的照顧上竟然泛出金黃的顏色,而此時,反射光芒的可能不只是蘆葦葉。伏兵已在此中。
????遠處,喊殺聲越來越響,又漸漸越來越遠。出擊,就在此時!剛還平靜的蘆葦蕩突然沸騰起來,馬鳴聲中,一支千人的騎兵踏葦而出,奮馳上岸,直撲盧明月的營寨。這正是張須陀的伏兵。
????不出所料,在張須陀撤營而走時,盧明月再也忍耐不住,點起了兵馬傾營而出,準備讓張須陀的部隊一個也跑不了。趁盧明月出擊,張須陀的千人奇襲小隊沖到了營寨前,可眼前有一個小小的問題,營門緊閉著,看來盧明月的警惕性還是不錯的,都傾營而出了,還不忘隨手關(guān)門。
????一名小將馳馬而出,直抵營門,揮槍一擊,演義中此人力大無窮,能夠“橫推八匹馬,倒拽九頭牛”。是隋唐演義系中唯一可以跟頭號戰(zhàn)神李元霸過招的人。
????據(jù)史書記載,有一次張須陀大勝反抗軍,楊廣收到捷報后興致很高,專程派了畫師到前線畫張須陀營中大將的圖畫,畫師畫了兩人,一人是張須陀本人,另一個是齊州歷城人羅士信。張須陀之所以能夠勇冠東夏,正是有像羅士信這樣的猛將。
????而一開始,張須陀差點錯過這位少年英豪。數(shù)年前,為了對抗郡內(nèi)群起的反抗軍,張須陀開始召募士兵。有一天,張須陀聽到召兵處傳來喧嘩聲,部下進來報告,有人在那里起哄。張須陀決定親自去看一看,對每一名士兵,他都有了解的沖動。
????在外面,張須陀看到一個人正在大吵大鬧,當然,這正是羅士信。張須陀問了一下,了解此人要參軍,但明顯,體檢不過關(guān)。羅士信一臉稚氣,身材雖然挺結(jié)實,但個子實在不高,一看就屬于未成年人。
????于是,張須陀走上前,告訴對方:你還太年輕,只怕穿上鎧甲連路走不起來,還是回去長兩年身體再來吧。聽到張須陀拒絕他的理由,羅士信臉脹得通紅:“將軍說我身不勝甲,請出甲試之!薄皟筛!”羅士信補充道。望著這個倔強的少年,張須陀決定給他一個機會。
????與時同時,張須陀也抓住了自己的機會。兩付鎧甲送了過來,羅士信將兩件鎧甲套在身上,又認真在身上掛好兩付弓袋,然后翻身上馬,借演義的詞來說,是身輕如燕。上馬之后,臉不紅,氣不喘,腰板挺直。這證明,這孩子小時候不缺鈣。張須陀眼前一亮,連忙招呼:壯士可以下馬了。
????那一年,羅士信十四歲。羅士信大概是專為沙場而生的,此人力大無窮。勇猛過人,喜歡拿一桿長槍沖鋒掠陣。性子還急,經(jīng)常對方剛列陣。他就孤身一人沖到對方陣里,砍兩個人,然后像沒事一樣走開。
????而且此人有個習(xí)慣,每殺一敵,必定將對方的鼻子割下來,以備計數(shù),大概張須陀的單位跟秦國一樣也搞過計件工資吧。從這里可以看出羅士信殺氣甚重,劍客亡于劍,羅士信終會被自己過盛的殺氣反噬。張須陀很欣賞羅士信這股沖勁。他將自己的戰(zhàn)馬送給對方,分配羅士信做自己的護衛(wèi)。
????羅士信也沒有辜負這份賞識,年少的他成為了張須陀軍中的頭號猛將。要是攻打營寨,第一個登上去的是張須陀,第二個肯定是羅士信。羅士信的槍在營門上捅出了窟窿,但營門很結(jié)實,看不到會倒塌的跡象。
????放棄捅開營門的想法后,羅士信騎馬繞著營寨轉(zhuǎn)。此時,張須陀正被盧明月的十萬大軍猛追不舍。多一分鐘的延遲,張須陀就多一分危險。沒有攻城器具,營門就攻不開。營門打不開,突襲就起不到作用。
????于是。問題就糾結(jié)在怎么打開營門上。羅士信年少氣盛,腦筋不容易轉(zhuǎn)彎,到了關(guān)鍵時刻。就暴露出戰(zhàn)場經(jīng)驗缺乏的毛病。好在,突襲的隊伍里并非只有羅士信一員大將。此刻。另一位隋唐英雄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一名軍將翻身下馬,也不踹門。也不挖洞,直接爬營樓。這就對了,推不倒高墻,翻墻總是可以的嘛。此人動作相當熟練(練過),不一刻,就爬到了營樓之上,羅士信醒悟過來,翻身下馬,也朝墻上爬去。不一會兒,兩位躍上營樓,羅士信大喝一聲,拔出腰刀掃開一片空檔,而那位仁兄也不幫把手,卻轉(zhuǎn)身直撲對方旗桿。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奪營先奪旗!究其原因,三軍之戰(zhàn),奪氣為先。這跟踢館的先砸人招牌,捉奸先拍照的道理是一樣的。奔到旗桿之下,這位仁兄一把扯下對方軍旗。
????一邊被沖上來的愣頭小子猛砍,一面軍旗都被扒了,大家的感覺像是底褲被扒了一樣。整個大營人心渙散,頓時無組織無紀律地四下逃散。緊閉的營門打開了。
????現(xiàn)在,是時候介紹這位奪旗勇士,其實也不用多做介紹,相信不少人都認識他,此人正是傳說中人稱小孟嘗的山東好漢秦叔寶。秦叔寶,歷城人,演義里,他是高級將領(lǐng)之后,地方志里記載他跟以后同他一起客串門神的尉遲敬德一樣是打鐵的。
????但又據(jù)出土的墓志銘表明他家以前也是做官的。眾說紛紜,不去管他,因為亂世是不論出身的。跟羅士信這樣的沙場新丁不同,秦叔寶是一名職業(yè)軍人。
????很早以前,他就是一員隋將,早些年還去遼東征過高句麗。多年的征戰(zhàn)使他比羅士信多了一份成熟與穩(wěn)重。打開營門之后,秦叔寶立刻下了一個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