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泉果園的條件再加上金色氣流,沈陽光并不擔心果樹無法成活,唯一需要擔心的是果樹的長勢如何,如果因為氣溫等環(huán)境不達標,很可能會造成果樹減產。
不過沈陽光還想試一試,他相信就算只能產出普通芒果樹十分之一的產量,也能憑著極致的美味賣出不少價錢,至于賠本,那基本是不可能的,除非所有果樹都顆粒無收。
最重要的是沈陽光一直都想種植熱帶水果,想要擁有一片熱帶果園,這是他的夢想,不去試一試的話怎么也不會甘心,此番種植芒果就全當是進行試驗了。
電話里談妥之后,沈陽光也沒有去省城研究所現場查看果樹苗,而是讓趙春秋幫忙聯系大卡車將樹苗直接運過來,秧苗貨款加上運輸費用總計十萬元也打進了研究所的賬戶。
之所以買下六百棵樹苗,沈陽光也是進行測算過,普通的芒果樹植株距離約為五米寬六米長,這種矮化的芒果只需要四米寬四米長,每株果樹占地約十六平方米。
新建大棚的長寬與之前一樣,也是五十米乘以兩百米,共計一萬平方米,可以種下六百二十五棵果樹,除去棚內的支架等地方,約莫可以種下六百棵左右。
至于成活率,有金色氣流在,只要果樹本身沒問題,沈陽光可以保證這批樹苗的成活率達到百分之百。
此時草莓的采摘已經進入尾聲,工作量減輕很多,沈陽光便安排經營部的員工繼續(xù)負責草莓園的各項工作,工程部的員工則扛著鐵锨在新建大棚里開始挖坑。
種芒果樹與種草莓野葡萄不一樣,并不需要打出壟溝,只需要在地里挖出坑洞,將芒果樹栽種進去即可。
沈陽光和幾位工人一起在土地上拉線,然后用鐵棍劃出一片網格,每個網格都是長寬四米,接著就在網格交叉點進行挖坑,由于芒果樹的樹根比較深,所以每個坑洞都挖了半米多深。
此時大棚廠的工人也在忙碌著建設,兩項工作同時進行互不耽誤,天氣也剛剛好,不冷不熱,干起活來也很舒適。
同時沈陽光又找來了鉆井隊,在新大棚中間的位置開始挖孔,他此前聽說這片山谷的地下都是溫泉,以前村里就曾經實驗過,隨便挖幾處都能冒出泉水。
如果在這里還能挖出泉眼,以后芒果樹的澆灌就會輕松很多,如果挖不出來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只需要在草莓園的滴灌系統(tǒng)上再次延伸一條管道過來就行了。
這支鉆井隊只是普通的鄉(xiāng)村隊伍,由一臺小卡車,一臺鉆井車和三個人組成,小開車直接開到果園里,鉆井車卸下來后依靠自身的履帶駛到田地里開始鉆井。
鉆井的過程也很簡單,由長長的圓柱形鋼管直接向地里砸去,一邊砸一邊旋轉,同時引入大量的水,將泥漿沖出,隨著鉆井越來越深,一根又一根的鋼管不停的連接上去,一兩個小時就鉆出了幾十米。
接下來就到了巖石層,鉆井車又換上另一種鉆頭,在巖石層上緩慢的向下深入,好在巖石層并不厚,其中就有溫泉水流動,沒多久就冒出大量的泉水。
接下來就是最后一步固定泉眼,鉆井隊又將口徑更大些的塑料管下進洞里,直通巖石層連接泉眼,如此來防止四周的泥土陷落堵住泉眼。
接下來沈陽光又帶著工程部的員工開挖小溝渠,規(guī)模大小與草莓園里的一樣,同時在末端與先前的那條溝渠連接,形成一條四百米長的水泥小河,便于多余的泉水排出山谷,不至于將田地淹沒,弄得到處都是爛泥。
不到十天的時間,新的一座大棚就建設完畢,小溝渠完全建好,六百個樹坑也已經挖好,沈陽光又與趙春秋聯系一遍,第二天芒果樹就運到了果園里。
整整六百棵芒果樹苗堆在路邊,每棵樹苗的根部都有一堆土壤,外面又包了一層塑料膜,防止土壤脫落。
用手扶拖拉機將樹苗都運到各個坑洞旁,沈陽光和五個工人分成三組,每組兩人一起栽種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