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華麗宮裝的陳圓圓,面帶悲色,眼眸含淚,緩步進(jìn)了乾清宮,剛一見到吳三桂,便快步上前,撲上來泣聲喊道:“陛下……”
吳三桂看著陳圓圓,眼底閃過一層柔色,笑道:“圓圓,朕要先行而去了?!?br/> 陳圓圓哭道:“陛下,臣妾隨你一起去?!?br/> 吳三桂抬起手來,撫摸著陳圓圓的精致臉龐,柔聲道:“不必如此。你我夫妻一場,總該讓你有個(gè)平安圓滿的結(jié)局才對!”
說到這里,吳三桂感慨道:“畢竟你是朕唯一心愛的女人啊。”
“陛下……”
聞言,陳圓圓更是大聲慟哭,泣聲不斷。
就在這時(shí),吳三桂看向張信,囑咐道:“太子,陳妃朕就交給你照顧了?!?br/> “是,父皇,兒臣知道了。”
張信含淚點(diǎn)頭道:“兒臣會照顧陳妃娘娘的?!?br/> 吳三桂點(diǎn)點(diǎn)頭,望著張信、陳圓圓感慨道:“朕這一生,歷經(jīng)四朝,毀譽(yù)參半,終于創(chuàng)下了大周基業(yè),算是洗盡了人生污點(diǎn),總教后世不必人人唾罵?!?br/> “圓滿了,圓滿了……”
說著說著,聲音漸漸低了下去。
一代梟雄,就此闔然而逝,享年六十七歲。
“陛下……”
“父皇……”
乾清宮里傳來傷心欲絕的慟哭聲,聲音傳到殿外,文武百官臉色一變,人人面帶悲色,俱是伏倒下拜,齊齊三呼道:“陛下……”
……
翌日清晨,張信穿戴龍袍冠冕,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拜,成為大周第二任繼嗣皇帝,親自操持吳三桂的祭奠喪禮,將吳三桂靈位、棺槨迎入太廟,率領(lǐng)文武百官祭祀。
是日,張信與眾臣商議,謚吳三桂為“大周太祖高皇帝”。
小斂,張信率領(lǐng)諸皇子、王公、公主、百官、宗子宗女、命婦以上、男子麻衣戴孝,女子素衣裹巾,瞻仰大行皇帝遺容,為吳三桂哭靈。
大斂,張信率領(lǐng)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在太廟大殿前舉行“大斂儀式”,張貼皇榜公告天下,全國臣民俱穿縞素,祭奠懷念大行皇帝恩德。
大喪,張信頒布大行皇帝遺詔,詔書傳至江南數(shù)省,朝、夕兩次哀悼行禮。
入葬,張信縞素緩步扶棺,率領(lǐng)皇子公主、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從南京皇宮出發(fā),在南京繞行一圈,然后西出玄武門,送入九華山地宮,稱“周昭陵”。
祭臺前,張信率領(lǐng)文武百官行“告成禮”,遣方光琛燒祭文,告知陵山、土地之神。
至此,繁瑣的皇帝喪儀結(jié)束。
……
一套繁瑣的流程下來,已是一月過去,張信與夏國相、方光琛等文武大臣商議過后,決定十月一日,在天壇祭天舉行登基典禮,正式稱帝。
并于同日,在南京紫禁城前,舉行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
一道道旨意傳下,原本心思浮動的江南官員百姓,頓時(shí)心氣沉了下來,臉上重新有了笑臉,暗暗期待起十月一日的登基典禮和閱兵儀式。
尤其是后者。
無論是位列朝堂的文武百官,還是市井坊間的黎明百姓,全都沒有聽過,不僅暗暗期待著那一日的到來,想要上街看個(gè)新奇。
晃晃悠悠,十月到來。
十月一日上午,張信穿戴龍袍冠冕,率領(lǐng)文武百官在天壇前,向上天三拜九叩,宣讀登基詔書。
“奉天承運(yùn)皇帝詔曰:我國基業(yè),國號大周,于周啟五年,前明周啟帝禪讓太祖高皇帝,定南京為國都,建元昭武,號曰大周昭武皇帝?!?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