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北伐戰(zhàn)役開始了。
張信坐鎮(zhèn)南京,與方光琛、李西華、郭壯圖等人安撫南方諸省,不斷調集物資兵員,送往前線戰(zhàn)場,保證將士們能夠吃飽穿暖,武器彈藥足夠充足。
方光琛是吳三桂的首席謀臣,在吳三桂登基的時候,就被授予了吏部尚書的職位,張信登基后,更是加封他為太子太傅、安國公的爵位。
李西華呢,則是張信潛龍時的謀臣,陪伴他日久。
吳三桂登基時,便授予了他工部侍郎的職位,張信登基后,更是將他升為尚書,掌修繕、功作、鹽池、苑林,又有起部掌工程,水部掌航政及水利。
尤其是張信在昆明組建天工院,負責火器的研發(fā)和鑄造,隸屬于工部門下,使得工部地位大大提升,也讓李西華成為了朝堂上炙手可熱的大人物。
只不過,天工院的院長并不向他負責,直接由張信統(tǒng)率罷了。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十多年的囚禁,在吳三桂登基那一年,李西華終于被張信解開了手銬腳鐐,成為了一名“自由身”。
至于郭壯圖,那就更不用說了。
從吳三桂起兵時,他就是吳三桂的后勤大總管,以云貴二省之力,向前線戰(zhàn)場輸送物資,前方之所以打的那么順利,他的功勞不可謂不大。
所以吳三桂登基后,就把朝廷的錢袋子交給了他,一躍而成為戶部尚書,成為大周政治權利中心的核心人物,地位僅在夏國相之下。
而且郭壯圖允文允武,又與皇家關系親厚,所以在他登上大周政治舞臺后,立刻就在朝堂上拉攏了一大批朝臣,組建黨羽勢力。
隱隱有與夏國相這位大周第一重臣,針鋒相對的苗頭。
這一點,張信了然于胸。
只是端坐幕后,冷眼旁觀著。
因為吳三桂給他留下的金匱遺詔中,就有對郭壯圖的處置方案。
上面寫著:“郭壯圖允文允武,城府頗深,且權欲極大,善于隱藏。若來日尾大不掉,有權傾朝野之患,可除而殺之!”
所以,張信對他這位二姐夫,還是比較警惕的。
心底暗暗有一絲殺意隱藏。
好在此三人都能用。
且內政謀略極高,輔佐他處理江南諸省事務,也是信手拈來,讓張信省心不少。
……
第二次北伐戰(zhàn)役,從崇文元年三月初開始,歷經半年之久,最終還是草草結束了。
夏國相率領的渡江大軍,追究還是沒能攻克北岸敵營。
唯有西路軍方面,戰(zhàn)果輝煌,李本深、王屏藩、王輔臣三人兵出陜西,直接將山西、河南、湖北三省的部分地域給吃下了。
大周版圖再加“一省”!
至此,大周直接控制的省份。
已經包括云南、貴州、四川、甘肅、陜西、湖南、江西、廣西、廣東、福建、浙江等十一省及山西、陜西、湖北少部分區(qū)域。
單從版圖上來說,已經遠遠超過了清廷控制的疆域。
此次北伐戰(zhàn)役。
雖未畢竟全功,但總體戰(zhàn)果還是極好的。此消彼長之下,張信相信,距離攻克北岸敵營,掀翻清廷統(tǒng)治的那一天,已經不遠了!
與此同時,夏國相按照張信的密旨,也將一樁“小事”辦妥了。
孫延陵在此次戰(zhàn)役中,不幸被敵方羽箭射中,當場身死,夏國相在哀悼之后,將尸體送回金陵,又將廣西部將交給原缐國安的公子統(tǒng)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