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就是這個女記者!”
甄少龍恨恨的直咬牙,都說女人是記仇的,上次夸獎了一下她的大峰,也不用記仇一直到現(xiàn)在吧?
m-d!
那個該死的女人,肯定是荷爾-蒙分泌旺盛,又長期得不到精華的滋潤,才會把焦躁發(fā)泄到自己身上。
甄少龍惡意揣測著,冷靜下來也找了自身原因--
還是顏值太低?。?br/> 如果顏值能高到女人看一眼,就會飛蛾撲火般愛上自己,就肯定沒有女人說自己壞話,她們都會上趕著投懷送抱……
那才是幸福美好的生活?。?br/> “還是要繼續(xù)努力!”系統(tǒng)任務是要努力的,訓練也要繼續(xù)努力。
甄少龍把一腔怒氣發(fā)泄在訓練中。
恢復性訓練!
戰(zhàn)術訓練!
基礎訓練!
他對待每一項訓練都無比認真,尤其是戰(zhàn)術套路相關的訓練,更是全心意投入進去,教練說的每一句話,都仔細的去理解,努力的去適應,希望能盡快趕上隊友們的進度。
如此努力的訓練之下,甄少龍的提升也非常明顯。
在剛進入球隊的時候,他真的是一名‘新人菜鳥’,對于戰(zhàn)術跑位完全一抹黑,只知道站在前面等機會,不知道該怎么協(xié)同隊友的跑位,去針對性做跑動。
現(xiàn)在他有了點經(jīng)驗,看到其他人的跑位,也知道大概該往哪個方向跑。
別小看這一點點提升!
圣保利成績再差也是職業(yè)隊伍,參加比賽大半的配合都是平時練就的套路,打法都是教練制定好的,而不是球員自由發(fā)揮,一般的新球員想要跟上節(jié)奏,怎么也需要幾個月時間。
比如,弗雷伯格。
弗雷伯格是圣保利青訓有名的天才,但進入一線隊半個月時間,基本沒有什么提升,到了場上無法快速適應位置,戰(zhàn)術訓練中屢屢被助理教練呵斥。
“你的位置不對!”
“你要往右側跑!右側!不是左側!”
“你到底在干什么?沒看到菲利普嗎?你都快和菲利普撞到一起了!”
“……”
一聲聲怒罵讓弗雷伯格覺得很丟臉,若是只有他一個‘新人菜鳥’也就罷了,可克魯澤和甄少龍也都是新人,他們被指正跑動錯誤的次數(shù)就非常少。
這其實不是針對,也不是弗雷伯格太蠢。
而是……
他是一個中場!
一支職業(yè)性的隊伍里,中場中路肯定是最重要的,無論是負責組織進攻的中前衛(wèi),還是拖后作為攻防轉換樞紐的后腰,都是隊伍中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場中路處在陣型的中心,左右連接兩個邊路,前面連接鋒線,后面則是后防線,是整個陣型配合的中心,跑動的要求肯定會更高,往往中場球員的戰(zhàn)術能力、意識,要比個人技術還重要。
弗雷伯格想適應位置,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當然,這和甄少龍無關。
甄少龍只是個前鋒,位置是最好適應的,因為大部分打法套路,制定的目的是‘怎么把球送到前鋒’,鋒線的跑動主要目的是讓自己的位置更好,更方便接到隊友的傳球,更方便找到破門機會。
克魯澤是個邊前衛(wèi),情況也比弗雷伯格好的多。
當集體進行戰(zhàn)術訓練的時候,兩人就可以非常優(yōu)越的看向弗雷伯格,眼神中都充滿了幸災樂禍。
至于原因?
以前在青年隊的時候,弗雷伯格可是‘第一天才’,連連被弗洛爾當做標桿人物,其他人都像是陪襯。
克魯澤也一樣。
哪怕作為青年隊的主力,也完全比不上弗雷伯格風光。
甄少龍則是反面教材。
現(xiàn)在到了一線隊,情況反了過來,自然是讓人喜聞樂見的。
在一線隊做戰(zhàn)術訓練的時候,主教練貝格曼往往都會站在場邊。
近來他經(jīng)常這么做。
作為球隊的主教練,不用每天都參與訓練的,貝格曼主要還是觀察球員的表現(xiàn),新進入球隊的弗雷伯格、克魯澤以及甄少龍,都被列在重點觀察行列。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貝格曼對三人有了一定了解。
弗雷伯格還算過的去,很努力融入到球隊中,努力一些到了下半賽程,也許就能代表球隊出場參賽。
克魯澤要優(yōu)秀一些,但邊前衛(wèi)想有表現(xiàn),個人能力非常重要。
他還需要繼續(xù)提升。
甄少龍……
自從上一輪比賽,甄少龍打進兩個球后,貝格曼就對甄少龍非常重視了,他覺得甄少龍比其他人,門前的嗅覺更靈敏,就對他進行重點觀察,希望看到更多東西,以便證實自己的猜測。
幾天時間的觀察,似乎沒得出什么結論。
貝格曼只是對甄少龍的身體,有了更直觀的了解,也看到了甄少龍的技術,心里評價是‘勉強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