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初次掌眼
沈瑜與爸媽早早的出門,打車來到了山海名園小區(qū)。
這個小區(qū)屬于老市中心與新市中心的交界區(qū),靠近海岸線。小區(qū)南面有一條東西向主干道。主干道的南面就是海岸線。
濱海這座城市的中心城區(qū)。都是沿著海岸線展開。本地人認同這種觀念,來落戶的人,也逐漸認同這個觀點。
濱海的房價會隨著離海岸線的遠近而變化。距離近的越高,距離遠的越低。
當然,這個近不能太近。臨海而居,講究看海但不靠海。
通常情況下,沿著海岸線的主干道,路南是海岸線,這里是不準建房屋的。即使偶爾有這樣的房屋,也不適宜居住,因為緊鄰海岸,冬天和夏天太潮濕。
海岸線主干道北面的房屋最好,能看到海,離海也近,卻相對沒那么潮濕。
由于歷史悠久,所以山海名園周邊的設施配套非常豐富。沈瑜記得,后世這里的房價均價達到了四萬~六萬一平米。山海名園小區(qū)一套一百多平的房子,差不多就要六百萬~八百萬之間,屬于人們常說的那種學區(qū)房。
沈瑜記得,后世自己幾次換房,每次瀏覽這里房子,他都望而卻步。
重生后,當自己的賬戶有了三百萬之后,他已經忍不住,想要在這里購置自己的房產。
他已經打聽過,現在這個小區(qū)剛剛開盤不久,均價在一萬兩千左右。
三個人走近小區(qū),發(fā)覺小區(qū)的綠化與設施很好。
沈瑜的想法更加堅定。
在售樓大廳里,售樓員帶著他們先看沙盤,又詳細的介紹具體的戶型。小區(qū)有十二棟多層商品樓,分別有九層到六層不止。
沈瑜看過位置,直接問道:“九號樓還有什么戶型?”
售樓員說:“有90平和110平兩個戶型沒有賣出去。”
沈瑜看過了戶型圖。家里人數不多的情況下,一百一十平米有些浪費。九十平的房型屬于兩室兩廳,房型較為方正,利用率也大,所以他把目標定在了九十平的房子上。
沈承老兩口看到這個小區(qū)的均價,都覺得肉疼。
他悄悄對朱麗霞說:“這里的房價太高了。環(huán)境雖好,可是總覺得不太值?!?br/>
此時,沈瑜已經看好了,兩套九十平米房子。一戶是處在九號樓的七樓,另一戶是六號樓的六樓。
售樓員聽到沈瑜要去看房,當即拿著鑰匙,帶三人去看房。
連著看了兩套房,沈瑜站在陽臺上觀賞遠處的美景。
小區(qū)的樓間距設計的十分合理,每一棟樓都可以看到南邊的海岸線。這里看海岸線,越發(fā)美麗。
沈瑜看著眼前的美景,心情起伏跌宕。這里的房子,前世的自己不可能買到的。既然覺得好,干脆這兩套都買下來。
“爸,媽覺得這兩套房子怎么樣?”
沈承說:“房子好,地段也好。價錢更好!
沈瑜說:“如果您覺得房子沒問題,咱們就定下。”
沈承說:“你不再考慮考慮。貨比三家,其他幾個小區(qū)也不錯?!?br/>
他感覺父母二人既喜歡,又有點兒肉疼。于是直接告訴售樓員,準備合同。
之后的過程,沒有狗血橋段。
售樓員聽說沈瑜不用貸款,全款付清之后,請來了銷售經理。
銷售經理直接給出九五折,兩套房子,一共二百零五萬。
沈承和朱麗霞雖然心疼,轉念一想,這好歹是給兒子購置產業(yè),加上房子的確吸引人,兩人也高興起來。
等待合同的時間,沈瑜聽到父母已經開始商量裝修的事,他急忙囑咐:“爸媽,你二老住一套,我住一套,我住的那套,還是我自己裝修吧?!?br/>
沈承立刻問到:“這么急著搬出去住,是不是有事兒???”
沈瑜:“沒有,我就是想單獨準備個畫室?!?br/>
簽合同的時候,沈瑜堅持用父母的身份證,并且說明,這是給二老養(yǎng)老的房子。
銷售經理與銷售員不住的夸贊沈瑜有孝心,稱贊沈承兩口子有福氣。
沈瑜看了一遍合同,對銷售經理問道:“經理,這個價格怎么變成了二百萬,還送了停車位?”
經理沒說話,旁邊有人說:“是我的意思?!?br/>
沈瑜轉頭一看,居然是昨天才見過的劉壁云。
他急忙打招呼:“劉老板,您怎么在這兒?”
劉壁云笑著說:“老弟你要買房子,怎么不找我?幸好我聽說有人全款買了兩套房,就過來看看,否則豈不是錯過了?”
沈瑜反應過來:“難怪我覺得耳熟呢?弄了半天,這個小區(qū)是您公司的項目?!?br/>
劉愛云說道:“老弟,你是買了投資還是自己???”
沈瑜說:“自己住,也給我爸媽買一套。”
劉壁云與沈瑜的父母打過招呼,然后說道:“你要買房子,應該給我打電話,即使不是我名下集團的項目,我也有渠道拿到更便宜的房子?!?br/>
沈瑜說:“您一下子給便宜了幾萬元,弄得我不好意思?!?br/>
劉壁云:“朋友之間不要這么計較。小區(qū)里有專門的地下停車場,還有幾個位置,送給老弟兩個停車位。我們集團也有裝修公司。每套房子送你十萬的裝修?!?br/>
沈瑜琢磨,這個時候的停車位雖然不貴,但是以后就會很貴,有了這些裝修額度,也能節(jié)省一筆費用。就是人情不好還。
他不好拒絕,只能表示感謝。
劉壁云說:“旁邊還有別墅區(qū),怎么不考慮考慮?”
沈瑜說道:“我沒那么多錢?!?br/>
劉壁云說:“以老弟你的本事,早晚住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