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拿煙換錢
上輩子在深圳打工,第一個進(jìn)的廠子是鞋廠,制的是皮鞋和涼鞋等,大概流程是啥她都清楚,問題這年代買不著那些機(jī)器,關(guān)鍵是她手頭沒錢。
當(dāng)然,鞋的款式有很多種的,要想最快來錢,而且投入最低的成本,那只有自己手織毛線鞋了,這會是冬季,正好能穿上。
可問題又來了,這年代的婦女大多數(shù)都會織毛線衣、毛線鞋等,她織的有人買嗎?除非織出其他花樣來。
細(xì)想一下,這幾天見過的村里人,穿的毛線鞋全是同一種線色,比如灰色,大紅色,黑色等,比較單一,如果她在鞋子線色下功夫,那得多買幾種款式線色。
雖然沒去買過,但楊小娥算了一下,供銷社的毛線,得用布票不說,還得花上五六毛錢才能買一尺。
另外買鞋底也需要錢,初步估計得二三毛一雙,所以說,織成一雙毛線鞋,成本至少得一塊,那么她的鞋就得賣兩塊錢一雙!
在一斤肉賣一塊的八零年代,這兩塊錢意味著什么?如果這年代毛線鞋不普遍倒還好,可家家都有,人不一定非要買她的花樣毛線鞋??!
小孩子或小嬰兒就不一樣了,一種線色就能織出幾雙來,很多人家都心疼娃娃,織出來她賣一塊錢一雙也許人都搶著要呢。
心里有了目標(biāo),楊小娥再也不能等下去。
大早上的爬起來做飯,主食照樣沙藥玉米面,清炒了一個沙藥根,趁爺和小弟吃飯時她偷摸摸溜到后院,將昨天藏起來的余下十八包香煙,從稻草堆里掏出來,然后用一件衣服包著。
房屋有三妹在,她悄悄的把香煙帶回爹媽住的屋子,然后一包一包塞進(jìn)衣服兜里,正好衣服夸大,塞進(jìn)去了也沒人發(fā)現(xiàn)。
早飯過后,楊小娥去三妹那屋收回碗筷,燒了熱水將它們都洗了,考慮到要上縣城一趟,趁著灶臺底下有熱火,她挑出兩只拳頭大的沙藥丟里面,用木棍埋好。
小弟就在邊上玩,楊小娥督促他,肚子餓了就來廚屋掏著。
收拾好后,她返回房屋換了件外套,三妹昨天青腫的臉已經(jīng)消下去了,三七膏都快擠完了,見她進(jìn)門原本在看書,卻裝作睡覺的樣子。
楊小娥也沒理會,換好衣服便大搖大擺走了出去,她上縣城割肉的樣子,楊樹根沒咋放在心上。
十公里的路程,楊小娥花了四十分鐘就到了,中間跑了幾段路,雖然累人,但是想到早點(diǎn)買好線色早點(diǎn)回家織,今晚睡覺之前爭取織出一雙來。
到縣城供銷社時上午九點(diǎn)鐘,她先找個偏僻沒人的地方把香煙拿出來,再用一個布袋裝著提進(jìn)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