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你提供的《》小說(正文第七十四節(jié)志向?職責?)正文,敬請欣賞!
????“以女太守示人!”
????聽罷蔡吉的提議,事先完全沒有準備的管統(tǒng)不禁愕然驚呼。好在鈴蘭之前已將偏廳外的仆役都打發(fā)走了,這才沒有引起軒然大波。而坐在管統(tǒng)對面的蔡吉,卻絲毫沒有因?qū)Ψ竭^激的反應而退縮,相反她倒是更為鄭重地斬釘截鐵道,“是。吉早有此意?!?br/>
????管統(tǒng)眼見蔡吉不像是開玩笑的意思,不由以古怪的眼神打量了一番對方之后,捻須沉吟道,“府君真打算日后以女裝示人?此事可無先例啊?!?br/>
????“女子既能封侯封君,為何就不能做太守?”蔡吉不甘心地反問道。
????由于兩漢尚未受到后世儒家理學的影響,故漢朝女子的地位,女子的權(quán)利保障,與被一些人當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典范的宋明時代有著顯著的不同。在兩漢的歷史上,婦女封侯封君并得到封邑的情形屢見不鮮。漢高祖劉邦封兄伯妻為陰安侯。呂后當政,封蕭何夫人為酂侯,樊噲妻呂媭為臨光侯。漢文帝時,賜諸侯王女邑各二千戶。漢武帝也曾經(jīng)尊王皇后母臧兒為平原君,王皇后前夫金氏女為脩成君,賜以湯沐邑。漢宣帝賜外祖母號為博平君,以博平、蠡吾兩縣戶萬一千為湯沐邑。王莽母賜號為功顯君。王莽又曾建議封王太后的姊妹王君俠為廣恩君,王君力為廣惠君,王君弟為廣施君,皆食湯沐邑。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的兒子劉彊因為無子,其三個女兒也都被封為“小國侯”。而東萊治下的當利邑就曾是衛(wèi)長公主的食邑。
????當然蔡吉以兩漢女子封侯為例,來證明自己這個女太守在東漢的合理性,多少有些強詞奪理的意思。因為這些女子之所能封侯封君,乃是仰仗了她們父親、兄弟以及丈夫的高貴地位,而不是她們本身的能力。不過就算是如此,蔡吉此話一出,依舊噎得管統(tǒng)半晌說不出話來。
????不過管統(tǒng)同樣沒有就此被蔡吉駁倒。眼瞅著無法用常例來說服對方,管統(tǒng)在心里稍稍組織了一下言語之后,又從大環(huán)境的角度向蔡吉勸說道,“倘若是在承平年間女子出仕本也無妨。只是現(xiàn)如今天下大亂,府君以志學之年出任一郡之長本就已驚世駭俗。若是府君再以女裝示人,統(tǒng)恐世人會就此輕視東萊。甚至為東萊引來兵禍?!?br/>
????“兵禍?”蔡吉抬起頭沖著管統(tǒng)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道,“管郡承,恕吉直言。天下千余座縣府皆由男子治理,還不是照樣戰(zhàn)事不斷。正所謂強者自強,弱者自弱。只要東萊官民上下同心,自強不息,又何懼兵禍!”
????“好個上下同心,自強不息!府君真是巾幗不讓須眉?!辈碳遣槐安豢旱臍鈩萘罟芙y(tǒng)忍不住撫掌稱贊。但也僅限于此而已,管統(tǒng)雖迂闊,卻也不會因蔡吉的幾句豪言壯語就輕易認同她的做法。更何況眼下蔡吉已成袁紹在青州的一枚棋子,管統(tǒng)又怎能讓其一時的“任性”而影響主公的布局。所以管統(tǒng)跟著便將話鋒一轉(zhuǎn)直言道,“然天下間能識府君之才者并不多。反倒是愚夫愚婦一聽自家府君乃是個女子,怕是各個唯恐避之而不及?!?br/>
????“管郡承所慮,吉也明白。確實吉身為女子,易被人輕視。然正因為如此,吉才需盡快表明身份,以免夜長夢多。須知吉乃女兒身一事并非密不透風。倘若他日戰(zhàn)陣之上,吉的身份被敵揭破,那豈不是弄巧成拙?更何況主公也不希望屆時被人恥笑無識人之明吧?!辈碳攘藗€她最為擔憂的例子道。
????管統(tǒng)聽蔡吉如此一比方,也覺得有道理,特別是此事還有可能影響到袁紹聲威,于是他立馬就拋卻了先前的偏見,點頭應和道:“此事確實棘手。不若統(tǒng)這就回去修書一封探探主公口風?!?br/>
????蔡吉見管統(tǒng)答應幫自己向袁紹進言,自然是滿心歡喜地拱手道謝道,“那就有勞管郡承了?!?br/>
????其實對于蔡吉來說無論袁紹答應也好,不答應也罷,都不能阻止她趁這次“轉(zhuǎn)正”的機會公開自己的身份。正如管統(tǒng)分析的那樣,女子涉政有著諸多先天劣勢。特別是在古代,由于女子地位偏低,故一開始總難以服眾。而歷史上諸多女主解決此道的方式大致有兩種,一是靠宗教,如陳碩真、唐賽兒;二是靠皇權(quán),如呂雉、武曌。蔡吉眼下這兩條路都沒得走,因此朝廷的那一道圣旨就成了她唯一觸手可及的仰仗。
????雖然蔡吉并不清楚袁紹在向朝廷舉薦她時,是否提及她是女子一事。但熟知歷史的蔡吉知道,明年長安城內(nèi)的李傕、郭汜二人會爆發(fā)內(nèi)訌。漢帝劉協(xié)則會乘此動亂在楊奉、董承等的護衛(wèi)下離開長安,進駐安邑。在此期間京師的諸多文案都會毀于戰(zhàn)火。因此蔡吉大可以放心地聲稱,朝廷是在知道她是女子的情況下承認她為東萊太守的。反正此事已是死無對證。正所謂名正才能言順,蔡吉只要緊緊抓住自己乃朝廷任命的太守這一前提,那接下來的事就是以實力說話了。
????既然有了袁紹送的這份大禮,蔡吉自然是不用再為如何開口自曝身份而煩惱。因此在之后的兩日內(nèi)蔡吉一面讓人置備糧草以便來年上貢,一面則向府中黃珍等人討教如何主持冬賀。
????卻說真到了冬賀這一日,蔡吉頭戴進賢冠身著玄色袍,領著太守府的一干文武官吏,在太守府祭祀天地以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由于整個儀式都有固定的模式,故蔡吉只要按部就班倒也沒出啥茬子。只是眾文武官吏這么黑壓壓地一眼望過去,一時間還真分不出誰是誰來。
????原來兩漢的官服樣式很簡單,就一身袍服而已。西漢時一年四季皆為黑袍,到了東漢朝服開始按時節(jié)來配官袍眼色,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朱色;季夏用黃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而官吏的等級與身份則是依靠冠和組綬來區(qū)分。漢代的冠大約有十六種之多,像蔡吉這的頭戴的進賢冠,就屬于文儒之冠。而太史慈戴的武冠,則為諸武官所戴。當然漢朝官吏等級的區(qū)分主要還是體現(xiàn)在袍服外佩掛的組綬上。
????所謂“組”是官印上的絳帶,“綬”是用彩絲織成的長條形飾物,蓋住裝印的鞶囊或系于腹前及腰側(cè),故稱印綬。由于兩漢官吏實行的秩祿等級制,故漢朝沒有“官居幾品”的說法,只有“秩比多少石”之稱。按秩祿等級制對應綬的顏色,大致可分為帝皇黃赤綬四彩,黃赤紺縹,長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同。諸侯王赤綬四彩。赤黃縹紺,長二丈一尺,三百首。長公主,天子貴人同。公侯將軍金印紫綬二彩。紫白,長一丈七尺,一百八十首。九卿銀印青綬三彩,青白紅,長一丈七尺,一百二十首。千、六百石銅印墨綬三彩。四、三、二百石銅印黃綬。自青綬以上有三尺二寸長的縌與綬同彩,而首半之,用以佩縌。紫綬以上可加玉環(huán)和鐍。這里的首是經(jīng)絲密度的單位,單根絲為一系,四系為一扶,五扶為一首,綬廣六寸,首多者絲細密,首少者粗。佩縌就是結(jié)綬于縌,意即在佩玉的帶紐上結(jié)彩組,與綬相連。平時官員隨身攜帶官印,裝于腰間的鞶囊中,將綬帶垂于外邊,綬帶一端打雙結(jié),一端垂于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