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韓國境內(nèi),蒙武有意拖延時間,將趙、魏、韓三國三十萬大軍都拖延在這片地方。
這個時候,即便是信陵君以及韓國想要退兵也騎虎難下,因為王翦也率領(lǐng)五萬大軍在側(cè),像一根錐子一樣刺了進來,竟然直接將他的大軍刺穿,這也讓一直撤退的秦軍士氣大盛。
竟然重新占據(jù)了上風。
反而他們的軍隊因為突然出現(xiàn)的秦軍援軍,受到驚嚇,擔心秦軍還有后援,而士氣萎靡。
魏無忌、龐煖、姬無夜三人匯聚一堂,臉色陰沉。
“說好的是四十萬大軍,怎么如今只剩下二十萬?”
姬無夜那個氣啊,沒想到信陵君會在這件事上隱瞞,導致他錯誤估算彼此兵力。
為此這半個月他沒少在韓國周邊征兵,勉強湊夠五萬,但是戰(zhàn)力嘛……可想而知。
這也怪不得魏無忌隱瞞,魏無忌深知如果被姬無夜知道自己只有二十萬兵馬,說不定姬無夜直接背棄約定,與秦國一起攻打他們,倒是他與趙國這二十萬大軍就有可能覆滅,因此所以為了拉韓國下水,魏無忌只能壓下這個消息。
“姬將軍,現(xiàn)在不是談這個的時候。”
信陵君深呼一口,強自讓自己冷靜下來。
這一次不得不說,因為魏王的連番下命撤軍,他的不甘心,為了勝利沖昏了頭腦,其實在燕、楚撤軍的時候,他就該下定決心撤軍。
但是一點僥幸,讓他陷入了兩難困境。
“看來秦國是早已料到了一切,就連燕、楚撤軍也是他們的算計,只是不知秦王下一步的動作是什么?”
白亦非輕嘆一聲,說道。
“那秦國大王剛死不久,現(xiàn)在新繼位的不過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孩,當初在我趙國為質(zhì),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哪有這般能力,這一定是呂不韋這個奸商的謀劃?!?br/>
龐煖冷哼一聲,不服氣地說道,似是完全沒有將嬴政放在眼中。
不過在他這等老將眼中,能入眼的確實不多,唯有呂不韋、蒙驁、王龁這些人。
嬴政雖然頗有聲名,但終究年齡太小了,不足為懼。
而且此等年紀,現(xiàn)在怕也只是一個傀儡。
想當初嬴稷那般人物,也被壓制四十年,但嬴稷繼位的時候,都快加冠了都是如此,嬴政不到十三歲,能有何做為?
呂不韋為首的外系士子,楚系,還有宗師,將門,總總交織,即便是贏子楚也是小心維護這份關(guān)系。
更遑論嬴政?
……
僵持近半個月,有關(guān)韓國背刺秦國的消息也已經(jīng)傳開。
頓時秦國群情激憤。
民眾更是聽聞新繼位的秦王大怒,立即調(diào)兵攻韓。
但在王命剛剛傳出的時候,詭異的是,一支十萬秦軍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了韓國腹地,直奔韓國國度新鄭而來。
就好似兩者能夠快速傳信一樣,當然,明眼人都明白,這是秦國早就有心攻韓,早已在韓國邊境囤積了兵馬,這才能如此迅速入韓。
而且因為韓國十萬精兵都被姬無夜帶走,防守本就不過五萬,雖然臨時各種抽調(diào),又湊了五萬,有十萬大軍駐守,但是韓王依舊沒有絲毫安全感。
當韓王安得知新鄭被圍的時候,更是如遭雷擊。
“誰能告訴寡人,本來好好的合縱攻秦之戰(zhàn),為何現(xiàn)在秦軍不在函谷關(guān),而是打到了我韓國腹地,直奔國都而來?”
“趙、魏四國聯(lián)軍何在?”
“哪來的十萬大軍?”
韓王安坐在王座之上,沉聲喝問,聲音都有些顫抖。
寬大袖袍中的拳頭更是緊握,微微顫抖。
張開地此刻也臉色陰沉滴水,其實韓國本來就一直搖擺不定,這次計劃說不上多么完美,但也有成功的幾率。
奈何嬴政從來就沒信任過韓國,而是當初在答應(yīng)婚約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想著滅韓了。
甚至有沒有這場婚約,嬴政如果繼位,都會繼續(xù)離間各國,從而找機會滅韓。
早一年滅韓,他就能有更多時間消化韓國,加強統(tǒng)治,更能得到韓國的鐵礦,加強裝備。
可謂是好處無數(shù)。
“大王,如今看來只能立即傳信上將軍,快速回援,方能解新鄭之危?。 ?br/>
龍泉君立即憂心忡忡地開口。
很快各種聲音出現(xiàn),韓王安一聽這些話,頓時變得舉棋不定。
但終究還是擔心自己安危,立即下令召回姬無夜。
而在韓王使者到了的時候,姬無夜即便有心撤軍也已無力。
秦國蒙武、王翦匯合,二十多萬大軍在手,誰敢先退,必然要承受巨大打擊。
而函谷關(guān)外,趙魏兩軍想要去援助,桓齮也出兵襲擾,讓兩軍不敢大規(guī)模撤退,同樣延緩了速度。
這個時候,趙王的命令也落入了龐煖手中。
“燕國怎敢?”
看到消息,龐煖一臉驚怒,如今燕國不止突然撤軍坑了友軍,如今竟然還想背刺友軍,想要掠奪趙國城池。
但是此刻龐煖不知該如何面對信陵君。
一邊是大王的命令,以及趙國的安危,一邊則是信陵君,一旦趙軍撤退,那么信陵君也完了,這次合縱不止會失敗,甚至還要付出不少代價,成為一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