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徐真,見過師祖?!?br/> 徐真進入內(nèi)艙之后,來到方靜雅的面前,躬身行禮。
他的態(tài)度不卑不亢,目光卻在慢慢打量著周圍的裝扮。通常來說,飛舟是金丹修士最重要的代步工具,這里的裝束也往往代表著修士自身的風格。
“看什么,對飛舟很熟悉嗎?”
平淡的話語從前方傳來,徐真不由心中微驚,抬頭望去時,就瞥見方靜雅平靜而深邃的目光。
但徐真又豈會被這樣的試探給嚇退,也不辯解什么,只是搖了搖頭,站在一旁。
方靜雅盯著他看了一會兒,臉上沒什么表情地說道:“我看過你在門內(nèi)小比中用的劍法,可是‘神月劍經(jīng)’?”
徐真這時候才是真的一愣,他沒想到這門劍法的來歷,會被對方直接叫破。
“神月劍經(jīng)”是他前世偶然所得,盡管是得自青州一名劍修,但這門劍法起源于中州,也遠不只有一人學會,所以徐真練得也沒什么心理負擔。
而且他對于自身三道功法的來歷,也是早有準備,于是果斷搖頭:“弟子自幼習練此劍法,卻不知其真實名稱?!?br/> “哦?”方靜雅微微挑眉,隨即道,“你是如何學得此劍法,且說來我聽聽?!?br/> 徐真說道:“弟子幼年時父母便已去世,只能靠乞討度日,六歲那年的冬天,弟子凍昏在長街之上,再醒來時已經(jīng)身在一處破廟?!?br/> “廟里有一個和尚,一個道士,一個劍客……一人傳了弟子一道功法……三載便各自離去……不認弟子為徒,只說有緣再見……”
在徐真的敘述中,他小時候被三人所救,和尚、道士、劍客各傳他一道功法,教授三年后便離開,而且不認徐真為徒。
“佛爺爺脾氣火爆,經(jīng)常打人,還喜歡喝酒吃肉;道爺爺總是笑瞇瞇的,不過他身上一直有股怪味道……”
“劍客伯伯自稱姓徐,又給弟子取了名字,說將來弟子要是能踏上道途,便可以用上這個名字?!?br/> “我的煉丹術(shù)也是道爺爺教的,他還給我留了一本心得,不過臨走的時候他又拿回去了?!?br/> “他說我在煉丹上的天賦,是他見過最高的,用不上那個?!?br/> “……”
徐真開始一點一點補充細節(jié),以他金丹級的見識,自然知道應(yīng)該怎么把一個故事編得生動,又讓人挑不出毛病。
最簡單的辦法莫過于,只給出主干和細節(jié),中間的枝干留白,自會有聽眾從自己的角度,將之補充完整。
徐真不緊不慢地講述著“自己的故事”,這一講就講了一刻鐘,而方靜雅始終不發(fā)一言,就好像她根本不存在一樣。
一直到完全講完,徐真說道:“師祖,我說完了。”
方靜雅才點了點頭,擺手道:“行了,你回去吧……對了,等你筑基之后,若是不想轉(zhuǎn)修其他劍經(jīng),可來智峰尋我?!?br/> 徐真不由眼睛一亮,果然不出所料——方靜雅手上有“神月劍經(jīng)”的后續(xù)部分!
從靈音宗換的“幻影分光劍”雖然也不差,但哪里有一脈相承的“神月劍經(jīng)”來得好用?
“多謝師祖!”
……
走出內(nèi)艙的大門,徐真才不著痕跡地吐出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