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三個反賊
第二日清晨。
孫策等人一把火燒了山賊營寨,將村民送回村里,然后便沿官道緩緩返回郡城。
廬江城并不十分大,官道倒修得十分寬闊,容得下三輛馬車并排前行,道路兩側(cè)胡亂栽種了許多柳樹。柳樹最易生長,一根枝條便足以成材。時值盛夏,大片的樹蔭給行人帶來習(xí)習(xí)涼意,算是煩悶旅途中的一絲慰藉。
官道上,一支上千人的隊伍正在緩緩的前進(jìn),這是孫策的虎嘯營加上甘寧的錦帆軍在押解著幾百山賊。
這一仗打下來,孫策和甘寧的人馬都各有損失,但以結(jié)果來看,只能說是戰(zhàn)果輝煌了。
“主公威武!”
還沒到城門口,便見到程普將軍早早帶人等候在那里。
“哈哈,報捷的探馬一大早就回到了城中。聽說主公這次以少勝多,大破賊兵,老臣早早就出來等主公凱旋而歸了?!?br/>
程普是看著孫策長大的,又是孫堅的得力干將,孫堅死后江東分奔離析,程普是少數(shù)依然堅定地追隨少主孫策的將領(lǐng)之一。
“程叔辛苦了!”
在程普面前,孫策顯得十分開心,拉過甘寧和季書認(rèn)真介紹道。
“其實這次能大勝,多虧子淵設(shè)下計謀和興霸的錦帆軍全力相助。出發(fā)前我也沒想到賊勢浩大,竟在我眼皮底下發(fā)展到上千人,我?guī)缀跻詾槭屈S巾殘黨了。若不是遇到子淵和興霸,我雖不懼,但弟兄們恐怕就要折損許多了。”
看到季書和甘寧這兩個年輕小輩,程普鄭重施禮道。
“如此說來,兩位便是廬江的貴客了!來,城中已擺好了酒宴,老夫可要和兩位貴客好好喝上幾杯!”
季書、甘寧連忙抱拳答應(yīng),孫策卻笑了起來。
“程叔,別貴不貴客了,都是自己人。你待會先給興霸的錦帆軍安排下營地,今晚再好好慶祝一番!”
聽到孫策的這番話,程普眼中精光閃爍,孫策久居廬江早已開始暗暗集聚力量,奈何孫家日薄西山,這兩年實在沒有什么出彩的豪杰投靠。以程普的眼力,早就看出甘寧的身手絕不一般,只是不知到何種境界。
“好!”
不過這不影響程普的欣喜。
“我江東軍又添一員大將!呵呵,小兄弟,今夜可要和老夫多喝幾壇!”
甘寧戰(zhàn)場上都沒怕過人,酒桌上更無懼與他。
“老將軍,我這酒量可大著呢。到時輸了,你可別怨我不尊老啊!”
“好大口氣!”
程普吹胡子瞪眼,臉上卻是笑。
昨夜剛喝了一通酒,沒想到今天又喝!眾人里恐怕只有季書臉上露出苦色。
眾人邊說邊走,相處了一會,程普看著季書皺眉道。
“這位小兄弟怎么看著有些眼熟?”
“哈哈,程叔,你才認(rèn)出來啊。”
孫策大笑,拍了拍季書的肩膀。
“程叔忘了兩年前諸侯會盟了?這是當(dāng)初曾向父親諫言的季書,我請回來的軍師?!?br/>
程普眼睛一瞪,驚喜道。
“竟是季兄弟!好!好,好。莫非是天意?”
程普神秘地說道。
“主公,我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br/>
“好消息?”
孫策一愣,他也不過出城剿了個賊罷了,怎么里里外外都有好消息。
程普也沒有再賣關(guān)子。
“周瑜來了,他說服了他爹,給了他五百人馬來投奔你。昨天我剛讓他在太守府的客房安頓下來?!?br/>
周瑜?
季書心中一驚,沒想到他也是這個時候開始輔佐孫策的。
諸葛亮、龐統(tǒng)、周瑜、郭嘉、賈詡、司馬懿,這六人才是三國時期最頂級的謀士。
相比之下,季書不過依靠了穿越的知識取巧,若論真才實干,別說和這六人相比,他自己能不能擠進(jìn)三國時期的一流謀士都還很難說。
“公瑾來了?”
孫策一聽,大喜過望。
孫家和周家原本就是世交,他和周瑜更是自幼相識,他知道周瑜有經(jīng)天緯地的才學(xué)。現(xiàn)在周瑜肯來幫他,他怎能不高興?
孫策拉著季書的胳膊,道。
“哈哈,子淵,走!和我去見見公瑾。你們二人一定聊的來!”
“程叔,勞你帶幾位先去安頓下來,再給興霸的錦帆軍安排好營地。我們先行一步。”
孫策不由分說的拉著季書,急急往太守府去了。
“跑的挺快!”
程普沒好氣瞪了孫策幾眼,見兩人的戰(zhàn)馬已經(jīng)入了城才收回目光,看著甘寧道。
“甘兄弟,別管他們,我們先去喝酒。請!”
甘寧倒沒什么意見,比起認(rèn)識什么人,還是喝酒來的暢快。只是看孫策拉著季書趕去相見的喜色,略微對周瑜這人產(chǎn)生了一絲好奇。
······
太守府的書房中。
一個俊美少年端正的坐在客座上,雙手捧書正看得津津有味。
“哈哈!公瑾,我回來了。”
人未至,聲先到。
周瑜看書正到了精彩處,聞言忍不住大翻白眼,慢悠悠說道。
“沒個正形?,F(xiàn)在你可是主公了,說話、做事可不比從前了,要穩(wěn)重些?!?br/>
喝~
孫策興沖沖帶著季書趕回來,沒想到在周瑜這碰了個軟釘子。他又氣又樂,哼道。
“那你怎么不說,我這是隨性灑脫、霸氣外露呢?”
說著,孫策已經(jīng)拉著季書走進(jìn)了房間。
咦?
周瑜第一次見孫策和自己以外的人這般親密,而此人自己又不認(rèn)識,不由滿是疑惑。但他先放下書,起身拱手一禮,問道。
“這位兄臺是?”
孫策對這些禮儀倒是毫不在意,呵呵笑道。
“這是我新交的兄弟,季書,季子淵?!?br/>
孫策說著又給季書介紹道。
“子淵,這是我發(fā)小周瑜,周公瑾。公瑾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絕不在你之下?!?br/>
周瑜記起來了。孫策在和他的書信中多次提到此人,后悔未能聽取季書的諫言,不然孫堅世叔未必會死在江夏。
周瑜曾設(shè)想過自己投身當(dāng)時的情景,他能判斷出袁術(shù)故意不發(fā)糧草、華雄偷襲,也能預(yù)測出董卓帶天子逃離洛陽后,各路諸侯必定駐足不前、禍起蕭墻,但入城的那一刻就決定抽身離開,周瑜卻做不到,他認(rèn)為自己應(yīng)該會和孫堅選擇的一樣,先留在洛陽看看局勢發(fā)展。可這看一看,真的就把孫堅看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