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看著,便沉浸在那獨特的意蘊之中,張玨也情不自禁的盤膝坐下,想要參悟那些刀招劍勢所留下的劃痕中的道理。
“這一劍似乎包含了不止一種兵勢,有定勢、破勢……似乎還有轉(zhuǎn)勢?我到如今也才領(lǐng)悟三種兵勢,分別是定勢、破勢和斬勢,這位前輩的一劍中竟然包含了另外一種劍勢?這種劍勢倒是第一次見,不過,這一劍有圓轉(zhuǎn)循環(huán)之意,如果這一勢我用在自己的劍法中……”
“這一副書法中似乎蘊含著某種術(shù)法,哦,按照這里的說法,應(yīng)該是道術(shù)才更加準(zhǔn)確,以書寫道,這道是能寫的出來的嗎?真是可笑!可是這人的字面含有雖然不含道,可是他的筆觸似乎有晨鐘暮鼓的味道……這是為何?”
“還有這個畫像……明明是畫的一個少女,定睛再看卻是老嫗,線條明明沒有變化,怎么會產(chǎn)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
……
張玨不禁沉迷其中,就像是一個癡迷書法的人見到了王羲之的真跡手書,一個癡迷女色的人見到了絕色佳人一般,聞道而心喜,見道而欣喜。
等他醒悟的時候,忽然看到日頭偏西,沉沉的夕陽照了進來,給地上的青石灑上了一層金輝。
殿里的人僅剩下了七八個。
張玨驀然驚覺,他竟然足足坐了八個小時,也就是四個時辰。
“我竟然參悟了這么久,可我感覺才僅僅一瞬間而已?!?br/> 不過很多東西給了他啟發(fā),張玨感覺在道的領(lǐng)悟上竟然又進步了一絲。
這些東西不能再看了,一看就容易沉迷下去,我的《大禹修行術(shù)》還沒有找到呢,也不知道來不來的及。
匆匆從殿里走了一圈,終于在南墻的一塊殿壁上找到了《大禹修行術(shù)》。
“就是這個?!?br/> 大禹修行術(shù),是一位沒有留下姓名的前輩所題,他的書法以張玨看來只能算是一般,但是通篇那種意蘊也不是冰冷的字面文字所能夠描述的。
大禹,是我華夏上古之時的一位部落首領(lǐng),也有傳言說是他一手建立了夏朝,具體真假還有待考證,但是大禹是上古華夏領(lǐng)袖,其治水的功績廣為流傳,不知道這里的大禹跟華夏的大禹是不是一個人。
先不想這些,看修煉功法。
第一重,主要講的是導(dǎo)氣入體,沖竅感神篇。
人有眼、耳、鼻、舌、內(nèi)關(guān)、手少陰、手少陽、足少陰、足少陽九竅,都是關(guān)由靈氣感應(yīng)的,這倒是跟張玨的《皇極經(jīng)》不同,皇極經(jīng)是從五心導(dǎo)氣而入,即兩手心、兩腳心和頭頂百會穴這五處。
對于內(nèi)關(guān)、手少陽、手少陰、足少陽、足少陰的位置,在課本上是有詳細(xì)標(biāo)注的,張玨早將位置記下來。
這些地方倒是與華夏頗有不同。華夏的手少陽、手少陽等稱呼指的是經(jīng)脈,而這里則是關(guān)竅。
張玨凝神入定,試著將天地元氣引入身體,這一關(guān)對他并不困難,幾乎可以說是輕而易舉,然后就是引導(dǎo)天地元氣沖刷身體竅要,這也很簡單,張玨只用了一刻鐘就完成了這一重。
“很容易的嘛。”
真不知道這具身體的原主人是真的不愿意修煉還是領(lǐng)悟力差出天際,以至于三年的時間都停留在這一層,沒有進步。
不管了,既然我轉(zhuǎn)生到了這具身體,就不會讓他再受欺負(fù)。
第一重,破!
第二重,以竅入靈篇。
具體來說則是通過對每一個關(guān)竅的修煉來達到全身修煉的目的,就像人的生病,一個部位生病,其實跟整個身體都相關(guān)聯(lián)的,而不是說只治療這個部位。又有古語云:“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那么反過來也可以說窺一斑而見全豹,通過點的提高,以點帶面,達到提高整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