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幼龍的爬升,大地的面紗被緩緩掀開。
之前測試飛行時候是半夜,雖然幼龍眼睛微光和黑暗視覺很好,但是和白天看到的天空大地是完全不同的。
幼龍一點點的遠離大地,沖破熱帶雨林無時無刻彌漫的濃霧,白天強烈的光線遮蓋住叢林倫琴射線的光芒,墨綠色的群山此起彼伏。
寬闊的大河蜿蜒盤曲在群山之中,大河里生存的是與叢林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種生態(tài),小龍曾經(jīng)很想去撈河鮮但總是錯過時機,這次遷徙恐怕短時間內(nèi)不會再返回。
群山越來越小,如同起伏的波浪,彌漫的霧婉如輕煙,大地變成墨綠色的海洋。
格拉維斯已經(jīng)進入云層之間。
以幼龍的視覺觀看,在地面看有著紫色光暈的紅色暈染的白云,此時變成漂浮的小水滴和冰晶,撞擊在它的鱗片上,匯聚成小水滴附著在陽光下泛著五彩斑斕結構色的黑鱗表面,在空氣渦流中拖著水跡滑落。
云中出現(xiàn)好似反向的彩虹。
這是云層中漂浮的鉆石塵折射而出的光暈,鉆石塵是云層中直徑20微米左右的正六邊形薄片冰晶,形如鉆石。
這些小冰晶豎直而立,好似棱鏡幕,陽光從冰晶水平面射入,折射后從側面射出,形成從內(nèi)到外紫靛藍綠黃橙紅的倒弧。
它的名字應該叫環(huán)天頂弧,是一種暈,環(huán)繞著整個天空。僅僅是被可視角度限制只能看到整個弧面一段,成為一抹倒懸的彩虹。
幼龍繼續(xù)升高,越過云層,俯視中的云層出現(xiàn)了“神光”。
潮濕的熱帶氣候云層之上有著霾,大顆粒的霾比云稀疏,卻造就了奇特的“神光”。
“神光”是白色的霧虹,霧虹鑲嵌著層層嵌套的復虹,最中間還有這一個明亮的微型彩虹環(huán)繞著幼龍在云層中的影子。
太陽光照射到霾中大小均勻的水滴,入射光折射后又在小水滴內(nèi)面反射,再次折射后射出。因為水滴大小比云層均勻,出射光波動效應明顯,出射的七色光相互疊加成白光。這個現(xiàn)象可能涉及表面波和量子隧穿效應。
“神光”可視角角度非常狹窄,隨著幼龍高度的快速升高短暫出現(xiàn)后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此時格拉維斯已經(jīng)離開對流層進入到平流層,原本層疊的密集云層已經(jīng)全部跑到它的下方,云海初現(xiàn)。
一群群長著透明身軀的漂亮生物從云海中升起,它們可能是趨光生物,幼龍夜間飛行時候并沒有看到它們。
這些小家伙居然都是魔獸,等級從低級到中級不等,屬性大多為風系雷系。
它們看上去形態(tài)像是缽水母,傘狀體似倒置的缽,透明度很高,折射著陽光顯得絢麗多彩。缽體直徑十厘米到三十厘米不等,邊緣卻又有著柔軟寬闊的暗色裙邊,完全展開盡情吸收著陽光,整個傘緣直徑幾乎達到米級。
長長的觸手卻是羽毛狀,在平流層平靜的氣流中緩緩撥動,似乎正在依靠觸手在空氣中游動。
從形態(tài)上看這些家伙原始物種應該就是水母,應該是受到魔力浸染加速演化后,將體內(nèi)的海水完全換成氫氣,離開海洋飛向空中,就此適應高空的生活。在對流層與平流層之間飄舞,夜晚躲進云層,白天飛入平流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