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關(guān)以東,努爾哈赤建立的大金國,努爾哈赤令皇太極動用四個旗、五十五個牛錄,一共18000兵馬,攻打平原上一座二級鎮(zhèn)子。
多爾袞驅(qū)趕12000仆從軍,作為炮灰,消耗守軍兵力。
皇太極、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鰲拜等八旗武將一字排開,在鎮(zhèn)子下方輕蔑地仰望守將,似乎看不起這個守將。
在多爾袞的天賦影響下,12000仆從軍像是螞蟻一樣依附在城墻上,黑壓壓一片,在女真騎兵的鞭撻下,攀登城墻,給守軍帶來空前的壓力。
慘烈的大戰(zhàn)不亞于梁家堡攻防,守軍卻堅持不了多久,很快豎起白旗,向皇太極、多爾袞的大軍投降。
守城武將被八旗騎兵帶到皇太極等人面前。
多爾袞冷漠地掃視被生擒的守將,雙方是老熟人了:“吳三桂,大汗與我多次寫信招降你,為何不主動獻城投降,還要我發(fā)兵攻打?難道你以為來到這個世界,你就敢背叛我?”
“罪臣……不敢……請諸位貝勒爺饒命!”
被俘虜?shù)奈鋵侨鸷沽鳑驯?,磕頭求饒。
吳三桂在山海關(guān)大戰(zhàn),向多爾袞的清軍投降,導(dǎo)致清軍入關(guān)。
吳三桂以為穿越過來之后,有機會擺脫被清軍控制的命運,在平原建立勢力,逐一攻打周圍的小勢力,最終成為擁有九萬人口的勢力。
然而,吳三桂還是遇到了皇太極、多爾袞等主子,不得不向皇太極和多爾袞投降。
吳三桂對這幾個人的恐懼,刻在了骨子里。
在吳三桂眼中,皇太極和多爾袞不可戰(zhàn)勝。
出乎意料的是,皇太極令人為吳三桂松綁,親自下馬,將磕破頭皮的吳三桂扶了起來。
“吳三桂,你為我們愛新覺羅家族效力,這是上天的旨意,不可逃避。只要你忠心耿耿,為我們效力,將來成為王侯將相,盡享榮華富貴,又有何難?”
皇太極的天賦“籠絡(luò)人心”生效,動搖吳三桂的決心。
吳三桂有了第一次投靠清軍的經(jīng)歷,就會有第二次。
吳三桂落在皇太極和多爾袞手中,但他還不想死。
死了就什么都沒了。
吳三桂拼命擠出眼淚,感激涕零,一副千里馬遇到伯樂的感人場景,再次撲通跪下,向皇太極叩頭:“吳三桂將誓死效力,絕不反叛!”
“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我得你相助,猶如獲得千軍萬馬!”
皇太極也假裝露出激動的表情,給足了吳三桂面子,讓他更加體面地投降。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吳三桂的降卒被皇太極、多爾袞等人瓜分,而吳三桂作為降將,被皇太極帶回努爾哈赤的勢力范圍。
途中,多爾袞對皇太極不滿:“吳三桂野心勃勃,我聽人說,吳三桂將來成為平西王之后,還會起兵造反,為何要留他性命?不如殺了,永絕后患?!?br/>
“多爾袞,一個人是否會背叛,要看他是否具備反叛的條件。以吳三桂怕死的性格,只要不給他封王,不將他逼入絕境,他就不敢背叛。鰲拜也是如此。如今正值用人之跡,只要有用武之地,照樣可以任用,就看駕馭他們的能力了?!?br/>
多爾袞冷哼一聲:“希望你說的是對的?!?br/>
吳三桂向努爾哈赤勢力投降,重新成為清軍的馬前卒,清軍勢力更強。
張華派到努爾哈赤勢力的細作將這個消息傳回來,張華得知吳三桂歸降努爾哈赤勢力,神情沉重。
“吳三桂這個家伙,沒想到最終還是降清。這樣一來,努爾哈赤的勢力更強,將來說不定會圖謀夏鎮(zhèn)?!?br/>
吳三桂投降何方勢力,張華本不關(guān)心,但吳三桂向大金國投降,導(dǎo)致努爾哈赤勢力人口和兵力增加,對洛陽盆地造成威脅,這就關(guān)系到張華的戰(zhàn)略了。
不僅如此,努爾哈赤將李密、王伯當(dāng)安排在成皋鎮(zhèn),與張華令耿恭督造的虎牢關(guān)對峙,從東面威脅張華。
只要時機成熟,努爾哈赤完全有可能突然發(fā)兵攻打虎牢關(guān)。
努爾哈赤吞并吳三桂,獲得人口九萬。
這件事促使張華加快掠奪人口的速度。
在吞并瓦崗寨之后,第二年糧食收成,各座村鎮(zhèn)糧倉收上來的軍糧合計有百萬石,足以支撐五萬兵馬用度,還有余糧。
張華令人打造箭矢五百萬支,用于征戰(zhàn)。
張華又令弓弩造箭院生產(chǎn)神臂弓三千張、床弩一百張。
蒲元收到命令,要打造三萬把鋼刀,于是與一群鐵匠晝夜不停,輪流鍛造鋼刀。
馮異、鄧艾、梁紅玉、趙破奴等武將則忙著練兵,提升兵種的等級。
張華又令人建造飛熊營,同時下令捕捉巨熊,為程咬金和牛進達組建熊渠軍。
張華從山蠻之中,挑選精銳,為王平補充無當(dāng)飛軍。
又從匈奴人之中,挑選精銳,為鄧艾、耿恭補充長水胡騎。
張華重新調(diào)整兵力,設(shè)禁軍四營。
第一巾幗營由花木蘭統(tǒng)領(lǐng),副將孫尚香、梁紅玉,下轄500劍婢、1000鐵鷹斥候、2000神臂弓兵、3000弓箭手。
第二宿衛(wèi)營由許褚統(tǒng)領(lǐng),副將馬武、周泰,下轄500虎士、1500重甲步兵、1000重甲騎兵。
第三武衛(wèi)營由程咬金統(tǒng)領(lǐng),副將牛進達,下轄500熊渠軍、1000重甲騎兵。
第四長水營由鄧艾統(tǒng)領(lǐng),下轄1000長水胡騎、3000輕騎兵。
禁軍四營,合計15000兵馬。
其中宿衛(wèi)、武衛(wèi)二營,為重甲軍團,負責(zé)正面破陣。
巾幗營為遠程軍團,負責(zé)營地防守。
長水營為輕騎軍團,負責(zé)千里突襲。
禁軍四營多數(shù)是精銳兵種,且占了夏縣快三分之一的兵力,被張華牢牢控制在手中。
夏鎮(zhèn)還有20000兵馬,分別由李績、馮異、趙破奴、范仲淹統(tǒng)領(lǐng),各領(lǐng)5000兵馬,基本上是低階兵種,通過數(shù)量來彌補質(zhì)量。
禁軍四營、內(nèi)軍四營,一共三萬人,構(gòu)成主力。
各地方還有駐兵1.7萬人:
種師道、種師中、王平,領(lǐng)兵4000駐守函谷關(guān),主力是種家軍和無當(dāng)飛軍。
陳午、桓誕領(lǐng)兵3000駐守乞活軍塢堡,主力是乞活軍。
廖化、趙廣帶兵3000駐守孟津縣。
耿恭帶兵4000駐守虎牢關(guān)。
王鳳帶兵3000駐守石鎮(zhèn),但因為王鳳被張華派去陳勝的農(nóng)民起義軍中擔(dān)任細作,因此蔣欽接替王鳳鎮(zhèn)守石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