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鱗盲蛇的油脂能夠吸附多種植物材料中所具有的輕微毒性,在主物質(zhì)位面有不少養(yǎng)殖專業(yè)戶專門養(yǎng)殖無鱗盲蛇,取其油脂賣給煉金師們,收益頗豐。
待青羊藤完全研磨粉碎之后余泰就把裝著青羊藤和油脂的研缽,連著缽杵放到旁邊靜置,用鑷子小心翼翼地取出四片大藍閃蝶的翅膀。
普通的大藍閃蝶翅膀一般十五厘米左右,黃沙領提供的足有二十厘米,每一片翅膀的大小近乎相等,品相完好,可見是費了心的。
大藍閃蝶的翅膀在陽光之下顯現(xiàn)出金屬質(zhì)感的藍色,如同精美的藝術品。余泰在心底贊嘆了一下,不舍地將其放進一個小型燃燒皿,心念一動,意識星空中燃燒之手的手型星座大放光芒,一圈火焰附著在了余泰的右手上,靠在實驗服外面緩緩燃燒。余泰把手伸向燃燒皿中的大藍閃蝶翅膀,還沒等觸碰到,外圈的火焰已經(jīng)將大藍閃蝶翅膀引燃了。
火焰一閃而逝,片刻之后,燃燒皿中只剩下一小撮灰燼。
余泰又從架子上取出一個成熟的泡狀飛蠅菇。
泡狀飛蠅菇是一種極易取得的勉強可以食用的蘑菇。說它勉強可以食用是因為無論怎么烹飪,里面的酸澀味總是去不凈。這種蘑菇一般出現(xiàn)在陰濕的地界,很少在陽光普照、鳥語花香的地方出現(xiàn)。泡狀飛蠅菇成熟之前傘蓋上會鼓起一個個大小不等的泡泡,隨著菇體的成熟泡泡也逐漸變大,在完全成熟之后那些泡泡會破裂,散發(fā)出陣陣酸臭的氣息,引來大量的食腐蠅蟲圍繞其上飛舞,由此得名。
余泰從《基礎草藥大全》中了解到,泡狀飛蠅菇是一種重要的凈化者。雖然所在之處總是散發(fā)著難聞的氣味,但實際上泡狀飛蠅菇能夠汲取土壤中腐化負向的能量,利用其成長的同時加以凈化,完成初步凈化后那些能量會被逐漸轉(zhuǎn)移到傘蓋上的泡泡里面,泡泡脹大的過程也是那些能量被稀釋的過程。等到泡泡自然破裂時那些腐化負向的能量已經(jīng)被凈化稀釋成為令人作嘔的酸臭氣體,其本身的破壞效果已經(jīng)百不存一。
據(jù)說曾經(jīng)有過幾百位初中級德魯伊同心協(xié)力,在一片被深淵領主投影自爆腐化成為半深淵化的土地邊緣上,種植海量泡狀飛蠅菇凈化其中的深淵氣息,最終步步蠶食,將半深淵化土地重新凈化成草場的先例——還有小道消息稱那幾百位初中級德魯伊中有不少在完成這一壯舉后失去了嗅覺。
這也是在大部分煉金配方中使用泡狀飛蠅菇時都要注明需要完全成熟的原因。因為未成熟的泡狀飛蠅菇中儲存著頑固的負向能量,這在需要精密的煉金活動中是極具破壞性的。而且就算是這些負向能量沒有破壞煉金過程,相信也沒有多少施法者愿意喝下一瓶恢復藥劑的同時還要忍受負面能量對自己身體的摧殘吧。
成熟的泡狀飛蠅菇中已經(jīng)完全排除了負向能量,而且在其利用負向能量生長的同時傘蓋內(nèi)也截留了少許溫和化了的能量,這正是煉金師需要利用的。
余泰用小刀削去泡狀飛蠅菇的傘柄,避免有可能存在的負向能量干擾,把傘蓋放進切割槽里面切碎,用天平量取了十五克泡狀飛蠅菇傘蓋,放進平底耐熱蒸餾燒瓶中備用,隨后他又在一個漏斗里面放好濾紙,將其架在另一個小燒杯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