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己的力量是絕對忠誠于自己的,其他那些都不過是可以與外面交易獲取更強力量的東西,這是巴恩的人生格言。
他來自一場教會的“神選者”和應召女郎皮肉交易,那個發(fā)現(xiàn)他存在的母親一開始準備打掉他,但那個“神選者”救下了他。
這個虔誠的的教徒按照“教會”圣典的規(guī)定——“神選者”應該多多創(chuàng)造子嗣,如果這些子嗣生下被主“賜?!?,那就將其帶回教會。
就這樣,在“神選者”額外付出的價錢下,本來就不該出生的巴恩就在這樣活了下來。對于他的“救命恩人”,巴恩的感情有些復雜。
他是自己的父親嗎?不,一個父親可不會在發(fā)現(xiàn)自己五歲的孩子沒有任何“主的賜?!焙螅徒o自己的孩子一個護符然后丟棄在一個垃圾場,任由自己的孩子在一個骯臟、寒冷、惡臭的廢棄之地等死。
至于生下巴恩的“女郎”,這個視他為累贅的女人自然沒有管過他。在用巴恩換到“神選者”的最后一筆錢以后,她就忙著在這些錢被搶光之前,換成在懷孕之時“神選者”一直不準她使用的那些麻醉品,那些由“藥師”都算不上的前化學廠工人的學徒調配出來的低劣麻醉品。
至于她的結局,誰又會知道?或許在“神選者”帶著巴恩離開后,她就把那些錢全部花光,換成了粗糙、劣質的麻醉品,然后因為用太多而離開這個世界了,這也不算什么稀奇事。
也許在她用太多藥物之前,幾個小混混看到了“神選者”離開,于是上門把她的錢全部搶光了,讓她只能繼續(xù)做那些她已經輕車熟路的生意。
沒有人會去管一個握著“教會”護符,站在垃圾場空地的小孩,他的哭聲也不會引起任何人的停步,除了一個生活在垃圾場旁邊的老頭。
在這個所有人都認為最不值錢的是人命的世界里,這個在災變之前的世界大戰(zhàn)中失去了自己兒子的老人收養(yǎng)了巴恩,讓他免于餓死的情況。
老人在災變前是一個入殮師,這個職業(yè)如果在災變前倒還是一個收入頗豐的職業(yè),但災變之后,這個職業(yè)就一點作用也沒有,畢竟這個世界的死人可不需要怎么收拾。
年老力衰,又沒有什么可以在這個世界生存的技能,老人也只能生活在這個垃圾場,從丟在其中的垃圾之中尋找著一些能用和能吃的東西。
這樣的世道,垃圾場真的有可以用的東西?可以燒的都是燃料,可以嚼爛的都是食物,怎么可能會有多余的?
不過這個老入驗師還是很有辦法,在用巴恩手中的護符從一個“教會”的教士那里換到了一筆錢。
靠著這筆錢,老入驗師與一個落魄的前士兵達成了合作。
這個前士兵是老入驗師的朋友,曾經參加過第二次的世界大戰(zhàn),因為一發(fā)炮彈彈片嵌入他的腿,讓他只能在大戰(zhàn)最激烈的時候退役。
在災變后,沒有武器又跛腿的他,只能和老入驗師一起生活在垃圾場旁邊。
不過這個前士兵的本事并沒有隨著負傷而退步,靠著護符換來的錢,老兵換到了一個還算能用的武器。
憑著手中的武器,老兵發(fā)揮了他在軍隊中的本事,從充滿喪尸的小鎮(zhèn)里面拿到了不少的食物。
這還只是一個開始,在后面幾年,老兵戰(zhàn)斗的本領越來越嫻熟,找到的食物也越來越多,到最后甚至組織了一個小隊伍。
然而人心永遠是善變的,尤其是在面對弱者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