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說完兩處,沒有繼續(xù)再說。
“孝直,還有第三處為何不說了?”秦成問道。
“主公有所不知,第三處在天水與漢中的交接處。名喚鐵龍山。我軍當初奪取定軍山的時候,張嶷將軍曾派一支偏師進攻陽平關,主公可曾有印象?”法正看著秦成,說出一處所在。
“嗯,確實有,是益州降將鄧賢!此時正率軍駐守在陽平關!”張任接話道。因為鄧賢與張嶷都是他昔日的部下,所以十分上心。
“這個鐵龍山中間有一條山路,出口就在我軍把守的陽平關,而入口則在天水附近的武都?,F在漢中全境已經在手,陽平關與定軍山的威脅已經解除,屬下建議,可以將這兩處的兵力分別調往武都、斜谷以及子午谷把守!”漢中之戰(zhàn)前,這幾處的把守,一方面是為了預防馬超和曹操的偷襲,另一方面是萬一失敗,給自己預留后路。如今漢中已克,后路自然沒有必要再保留,正當趁著這個時機,將兵線往前推移,為日后進攻長安和天水打下準備。
秦成思索了一下,覺得法正的建議十分必要。
“這樣吧!讓張嶷帶著定軍山的守軍去子午谷附近駐防,再調集陽平關的鄧賢去散關附近駐防!至于武都嘛!”秦成環(huán)視了一圈,看到后邊的李嚴:“武都就讓李嚴將軍去駐防吧!”李嚴有勇有謀,防守武都應該問題不大。
“這三處,每處調兵三千人!所到之日,立刻布防,不得有誤!”秦成責令道。
“主公!現在的陽平關守將鄧賢眼過于頂,恐不堪大用,還望主公再另行斟酌人選!”張任出列,他對張嶷、鄧賢兩將十分熟悉,張嶷駐守子午谷問題不大,但是將散關交給鄧賢,他實在是不放心。
秦成對鄧賢了解的不多,聽到張任如此說,內心以為張任是擔心自己舊將過多在外領兵的原因,也沒有在意。但是為了以防萬一,還是吩咐雷銅帶領兩千士兵駐守下辨,以策應散關與子午谷。
張任見秦成如此安排,也不再多說,緩步退下。
幾個關口人員安排完畢,秦成又親書一封,密封嚴實,叫來一名書佐:“你將此信送交給曹操,速去速回!”
書佐接過信件,拱手告辭。
幾件事情已了,秦成長出一口氣,剩下的就是加固南鄭城防,安置戰(zhàn)俘,撫慰百姓,發(fā)展民生之類的瑣事,這些事情交給法正、尹默、李恢來處理就好了。為了提高效率,秦成還特意從成都到來了董允、費祎。這兩人現在才剛剛二十余歲,此時在成都為官的是費觀與董和。為了磨礪董允、費祎,秦成破例招兩人入漢中,協助處理軍政之事。
......
軍令所到之日,偏將軍張嶷在定軍山留守士兵一千,自己帶領四千士兵沿著山路開始挺進陳倉山,準備在子午谷附近安扎駐防。偏將軍李嚴也將投石車交接完畢,帶領三千士兵自南鄭出發(fā),前往西北的武都附近。唯有陽平關的鄧賢出發(fā)最為緩慢。漢中一戰(zhàn),鄧賢作為后續(xù)力量,完全沒有發(fā)揮一點作用,僅僅在定軍山之前輔助張嶷拿下了陽平關而已。所以攻占完畢后,諸多將領分發(fā)獎勵,唯獨少了他的一份。本來就憤憤不平,此時又要協同雷銅前往最前線布防,心情更加不爽!
雷銅自從歸順秦成后,在漢中之戰(zhàn)中表現十分勇武,尤其是后來的南鄭攻城戰(zhàn),他與張翼跟隨著張任一路斬殺,也積累了不少軍功,此時站在鄧賢面前,仿佛高他一等一般。兩人在南鄭城內匯合,簡單的進行兵力交接,便帶著三千人朝散關出發(fā)。
出了南鄭城,向北就可以來到定軍山,離開定軍山,渡過漢水的上游,就是雷銅需要駐防的地點下辨城。這是一個小城,依山而建,卡在陳倉山與鐵龍山之間。
簡單的環(huán)視一周,雷銅朝著鄧賢下達指令:“鄧將軍,下辨城已到,我要開始駐防了,你就帶領一千人前往北方八十里處的散關吧!”
鄧賢聽完,一股怒火就沖到心頭:“雷將軍,散關為前方第一戰(zhàn),如何只給我一千人?曹操在長安有十萬大軍,你認為一千人就可以擋住這大軍嗎?”
笑話,這是要讓我送死?鄧賢內心開始冷笑起來。
“這是主公的命令,主公只調撥了三千兵馬,兩千守在下辨城,自然只能給你分出一千人!再說,你一個小小的校尉,聽命便是,還敢犯上不成?”雷銅提著手中的長槍,不屑的看著鄧賢。
雷銅因為軍功,也已經升到了偏將軍,與張嶷等人同職,鄧賢現在還是一個校尉。在南鄭城,隨便拉出來一個武將都是偏將軍以上,讓雷銅完全沒有得意的機會,這會看到低自己一等的鄧賢,自然要狠狠的耍下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