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過了三四日。玉夫人、冰夫人和雅夫人早已暗中搬去了新宅院。王金羽也抽空去汴京南城買了三個從外地賣來的小姑娘做丫頭,他的心才安定下來。
再說這一日,是擂臺比武的正式日子。因汴京地處北方,天氣相對良好。
因為皇上并非百分百高興嫁女,而汴京府尹馬將來也并非百分百高興自己掏銀子,所以,王金羽默認武擂比賽保持低調。
一大早,擂臺之地依然人山人海。汴京百姓和家中有人參與比武的親屬們傾巢而出,各自占據重要觀看位置,既要觀看精彩比武,又要為家人吶喊助威。
只是擂臺周圍布滿手持長矛和大刀的禁軍和衙役官爺,場面熱鬧但秩序井然。擂臺兩邊豎兩門大鼓,四名紅衣紅頭巾鼓手站定,只等一聲令下。
王金羽和汴京府尹馬將士,以及一眾汴京官員在主席臺上坐定。規(guī)定時間一到,汴京府尹馬將來走上擂臺,示意鼓手點鼓。鼓手開始敲鼓,一串鼓聲落下,馬將來開始講話:
“汴京城的各位朋友們,擂臺比武就要開始了。本次擂臺比武,意在為皇上第四帝姬趙雅蘭擇招附馬……”
馬將來在臺上啰嗦一番,最后說:
“接著,由宮中下來的王諫官訓話?!?br/> 人群一陣歡呼。王金羽走上擂臺,壓了壓臺下聲勢,然后大聲說:
“各位父老鄉(xiāng)親,各位參加擂臺比武的選手們與家屬們以及支持本次擂臺比武的汴京府官員和宮中官員們:
“大家好!
“正值大宋第四帝姬趙雅蘭成人之際,由皇上欽命本官王金羽在此協(xié)同以府尹馬將來為首的汴京府,在此舉行‘第四帝姬以武招親’擂臺賽。因皇上特定交代,第四帝姬附馬人選,向汴京民間各路英雄開放。因此,參加本次比賽的民間英雄,以武相親,以武定論。在此,本官代表宮中皇威、代表汴京府尹向各位英雄、各位朋友表示謝謝了!
“雖各路英雄早已按捺不住,然本官在此不得不贅述比武規(guī)則。本官在此再一次強調有三,一者,只有歲不過三十、身體健康、家無妻妾者方可參與比武。再者,比武之時,因武相擊,傷亡在所難免,但各路英雄絕不可故意取人性命。若有傷亡產生,本官一經查實故下毒手、惡意加害,必懲不殆、毫不留情。三者,所有參與比武英雄,力戰(zhàn)群雄最終獲勝者不一定能當附馬,而武功者也不一定不是附馬。本官會詳細記錄各位英雄比武之中各種表現(xiàn),包括武技、武德、百姓評論等等。最后,本官將各位英雄路數如實呈與皇上,將由皇上欽定最終附馬。此三者,各位英雄報名之初均已獲知。
“為了公平無私,比武之中,設一裁判。裁判由非官方人士參與,在此為各位介紹來自永元寺主持方志友方丈。
“為何本次裁判由方志友方丈擔任?因方志友方丈是少林寺主持的師弟,其功夫了得,為人俠義,肝膽相見,能讓各路英雄信而服之。
“擂臺比武,分次隨機抽選產生二位英雄上臺。若兩者均有武器,可互用武器搏斗,但不可使用毒物、暗器、下三濫攻擊對方。若有心懷不軌者,不僅除去參選資格,還要為不良后果承擔責任,嚴重者打入大牢,該償命償命。
“若二者中有一人赤手空拳,則雙方均不用武器,規(guī)則同上。
“二者相較,必有一輸,若其中一人認輸,勝者不可繼續(xù)攻擊,可大獲全勝。此處強調,勝者不必驕傲,輸者也未必不是附馬。
“無論最后花落誰家,因皇上欽點附馬,只一人摘得瑰寶,其余英雄都不必氣餒。因為兩月以后,又是武舉時日,可再次金榜題名。
“最后,祝各位英雄喜中附馬!
王金羽說完,臺下又是歡呼一片。
“請裁判方志友方丈上臺!”
方志友禿頭長衫,本立于臺下。眾人只見他腳底一蹭,騰空躍起,在空中三百六轉體,落于臺上。雖衣服呼呼風聲,落地卻悄無聲息,引得臺下觀眾拍手叫好。
王金羽不想與方志友照面太多,說一句“現(xiàn)在開始”便匆匆上到觀禮臺上去了。
方志友也不言語,向臺上臺下作一雙手合十禮,再立于臺中,等待比武英雄上臺。
主席臺上,馬將來與王金羽各從暗箱中抓一紙鬮,打開紙團念道:
“第一組王鳳林,張奎。二位上臺。”
剛說完,臺下竄出兩位體貌相當的漢子,分從兩邊上臺,分別向觀禮臺施禮,再向方志友施禮,最后相互施禮。
禮畢,在方志友引導下,各自抽刀,做好起式。方志友叫一聲“開始”,兩人開始立刻進入攻擊狀態(tài)。
明眼人一看王鳳林與張奎二人架勢,都是經過名師指點,幾經磨練而成。交手之后,招招式式,有板有眼。兩人你來我往,走了好幾個回合,兩人旗鼓相當、不分勝負。再交手幾個回合,最后張奎一著險勝。然后方志友止住二人,向臺下宣布勝負結果,又報與觀禮臺上王金羽與各位官員得知。王金羽吩咐人記下比試經過和結果,此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