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那邊,對于陸凡在大同所做之事,基本上有了統(tǒng)一的決斷。
首先,崇禎下旨,因晉商通敵叛國之事牽涉到的一些官將,被抓的人,需進行三司會審,圣旨到達時,陸凡需派人將一眾犯官押送入京師。
其次,廢除錦衣衛(wèi)先斬后奏的特權,明確表示,以后的錦衣衛(wèi),只有監(jiān)察權,而無捉拿審判處決的權力!
對于這個結果,東林黨人還是有些不滿意。
在他們的打算中,是趁著這次機會直接廢除錦衣衛(wèi)這個機構,但可惜,戶部侍郎王延以及一些勛貴集團并不同意。
畢竟很多勛貴不能襲爵的子嗣大都在錦衣衛(wèi)衙門掛名,拿著錦衣衛(wèi)百戶、千戶的俸祿,若是直接廢除錦衣衛(wèi)衙門,他們的子嗣后代該如何安置?
不過對于這個結果,東林黨人也表示可以接受。
畢竟沒了先斬后奏的權力,錦衣衛(wèi)的威懾力便大幅度降低。
畢竟以后犯官有沒有罪,需要如何判罰,都將由刑部、大理寺等衙門說了算,這其中可操作性的空間就大了,而他們這些官員的生命安全,也有了極大的保障。
至于那些被錦衣衛(wèi)捉拿入獄的晉商大族,這些朝堂大員直接提都沒提。
你們都已經(jīng)被錦衣衛(wèi)團滅了,通敵叛國的罪名算是徹底坐實,已經(jīng)沒有搶救的必要了,只是可惜了一筆龐大的財富,徹底落在了陸凡手里。
不過想想,陸凡也只是皇帝推出來訓練新軍的代言人罷了,幕后真正的主使者,極有可能是皇帝陛下。
如此看來,最終得利者,還是眼前的皇帝陛下!
好好的職場小白,不知不覺間變成了幕后老陰比,一眾朝臣,一時間,還是有些難以接受。
下了大朝會,文武百官一個個眉頭緊皺,有些東林黨人相約聚在一起,低聲交談著,言語間,對于未來,多有擔憂。
“難怪陛下之前便同意了我等削弱錦衣衛(wèi)特權的提議,本以為是我等的言辭打動了陛下,原來弄了半天,陛下這是根本不在乎錦衣衛(wèi)是否存在?。 ?br/>
“確實如此,陛下看重的自始至終都是軍權,至于錦衣衛(wèi),不過是個特務機構罷了,只要軍隊在手,陛下隨時可以再弄出另一個類似于錦衣衛(wèi)的機構!”
“我大明,這是又要出一個武宗了嗎?”
“不能再如此下去了,我們文官廢了多大的心血,在一代代前輩的努力下才徹底站了起來,將那些武夫壓制了下去,前輩們的心血,可不能毀在咱們手中!”
“以后,還是想辦法好好引導陛下吧,只有依靠圣賢理念才能中興大明,依靠那些武夫,只會造成生靈涂炭!”
“若陛下執(zhí)意不聽,一意孤行呢?”
“那就沒辦法了,說不得,只能邀請陛下,外出乘船游玩了!”
.........
京城那邊的旨意,一時半會還到不了大同鎮(zhèn)。
將晉商八大族以及與同門牽扯極深的文武官員全都捉拿查抄后,大同城,戒嚴的命令終于被解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