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特人的戰(zhàn)績像一團爛糊,路易本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經常出差。
但他沒找到蘭比爾之外的第二個目標,雖然球探報告制作了許多,但他唯一希望球隊選中的,只有蘭比爾。
他的名字在管理層中也算是小有名氣了。
現在人人都知道凱爾特人有個19歲的球探“小鬼”。
而且,快船隊的老板歐文·萊文對他稱贊有加。
事實也證明,他力薦的兩名球員,約翰·朗和莫里斯·奇克斯,都在新秀賽季打出了亮眼的表現。
這種情況下,路易平添了些壓力。
凱爾特人的內部混亂還在繼續(xù)。
尤其是奧爾巴赫和約翰·y·布朗,根據媒體的披露,球隊交易發(fā)生之后,凱爾特人的選人名單是布朗選的。
這便能解釋,為何賽季過半,從勇敢者得到的四名球員有三位被奧爾巴赫交易了。
這是他對布朗的正面回應。
布朗的干預讓奧爾巴赫的工作變得很棘手,但他還是竭盡所能地給球隊找來好球員。
比如克里斯·福特和1978年選秀大會上的三號秀里克·羅比(rickrobeyc)。此人是個白人中鋒,大學時期曾經登上過《體育畫報》的封面。就像大部分登上《體育畫報》的白人球員一樣,膚色讓他們被高估了。
當步行者無法說服伯德參加選秀,他們以平等的方式將狀元簽換成了開拓者的第三順位。
出現這種讓人費解的操作只有一個原因,他們真的沒錢,所以極力省錢。
可是從專業(yè)的角度來看,這太糟糕了。
他們等于是把擁有伯德的機會,先換成了三號秀,然后這個三號秀只驗貨了不到半賽季就失去耐心了,于是和凱爾特人做了交易,得到比利·奈特。奈特是換隊交易中凱爾特人得到的三名球員之一,也是那交易中唯一一個處于上升期的球員。但他把自己的巔峰留在了aba,球風也和凱爾特人格格不入,拿他換個年輕的三號秀,穩(wěn)賺不賠。
步行者等于是把得到伯德的機會換成了比利·奈特,其影響深遠的坑爹程度不亞于黃蜂拿科比換迪瓦茨。
布朗不愿放棄球隊的支配權,他認為自己是像奧爾巴赫那樣的偉大領袖。不就是冠軍嗎?他之前的球隊也得到過,雖然是在aba。
1979年的2月,凱爾特人在客場和尼克斯的一場比賽里,布朗與尼克斯的總經理埃迪·多諾萬和老板桑尼·溫布林共進晚餐。
當他們喝著烈酒,討論著團隊的需求和愿望時,很明顯,布朗被鮑勃·麥卡杜迷住了。第二天早上,奧爾巴赫的團隊聽到凱爾特人可能會把鮑勃·麥卡杜交易到手的消息。
這消息像是空穴來風的,因為他們聞所未聞。
奧爾巴赫親自和布朗打了電話,后者保證、發(fā)誓沒這回事。
過了一天,奧爾巴赫在早上得知,布朗擅自做主,用三個首輪選秀權從紐約換來了麥卡杜。
這三個首輪選秀權是奧爾巴赫在賽季期間苦心交易過來的重建資源,就連交易的當事人麥卡杜都抱怨,他可以為任何城市效力,除了波士頓。
在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整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球員在得分上領先聯盟。這與奧爾巴赫在建立冠軍球隊時所提出的球隊概念相反。
在麥卡杜來到波士頓之前的5年里,他不僅3次贏得得分王,而且場均出手23次。1975-76賽季,麥卡杜在他最后的得分王之旅中,場均出手近25次。相比之下,那個賽季凱爾特人的頭號得分手戴夫·考恩斯場均出手不到17次,波士頓凱爾特人最終贏得了nba總冠軍。
麥卡杜的比賽完全違背了凱爾特人的傳統(tǒng)和不斷跑動、找到空位的比賽哲學。
奧爾巴赫痛恨把首輪選秀權交易,這觸犯了他的底線,而且,他也不喜歡得分至上的球員。布朗的越級操作逼瘋了他,這讓他萌生去意,實際上,他真的幾乎離開了波士頓。
雄才大略的尼克斯老板桑尼·韋布林抓準機會,給奧爾巴赫送出了一份體育史上最為豐厚的管理層合同。
那是三月份的時候,路易考好了駕照。
奧爾巴赫可能被尼克斯挖走的消息鬧得滿城風雨,憤怒的波士頓人總算有機會收收脾氣來關注一下凱爾特人的事了。
顯然,沒人希望奧爾巴赫離開。
這個猶太人已經收獲了整座城市的愛。
最夸張的是,當路易完成一個階段的工作,準備到酒吧里放松一下,卻不斷地有人問他奧爾巴赫是不是真要離開。
他知道奧爾巴赫不會離開。
就像許多人的印象一樣,在里克·皮蒂諾入主之前,奧爾巴赫都是波士頓管理層最大的實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