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首戰(zhàn),凱爾特人惜敗于老對手76人。
因為只是常規(guī)賽,雙方雖然態(tài)度上很重視,但都沒有拿出壓箱底的東西。
之后的一天,比爾·菲奇突然找上路易。路易原以為菲奇是對他屢次越級指揮不滿,沒想到...
“路,如果我把球隊的進攻交給你,你能讓他們變得更好嗎?”
菲奇的態(tài)度不似作偽,他很認真。
菲奇認真到路易用玩笑來把話題繞過。
“把進攻交給我?”路易似乎聽不明白。
“我一直在想,我們的問題在哪?!狈破婵雌饋硎敲魑蛄耍拔覀兊姆朗貎H次于費城,但我們的進攻始終沒有起色,這是球隊的問題,更是我的問題,我很難在防守與進攻之間找到平衡,我需要其他人幫我,所以,我想起了你?!?br/> 菲奇的建議,既讓路易心動,又讓路易感覺很危險。
可是他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論執(zhí)教經(jīng)驗,他遠不如k.c·瓊斯,甚至不如吉姆·羅杰斯,但菲奇希望他來調(diào)教球隊的進攻。
如果他同意了,他那就能得到超越首席助教的權利。
助理教練誕生至今,向來只有建議權,而沒有決策權。
第一個對球隊影響重大的助理教練是道格·莫。他在拉里·布朗手下任助教的時候,作為進攻教練幫忙建設球隊的進攻體系。
雖然有莫開頭,但進攻教練和防守教練這種分散主教練職能的教練員,并沒有得到推廣。
因為肯放權的教練不多。
路易雖然心里有擔憂,卻知道這是個機會,他不該錯過,因此,他答應了。
同時,他第一時間將此事轉(zhuǎn)告奧爾巴赫。
聽說菲奇要讓路易幫忙調(diào)教球隊的進攻,奧爾巴赫很驚訝,這會大大增加路易的工作量,同時也意味著,像之前那樣動不動讓他出差去看大學生的任務,可能落不到他頭上了。
奧爾巴赫知道輕重,讓路易放手去做,其他的工作他會安排。
路易開始潛心研究他的執(zhí)教工作,雖然還不是真正的主教練,但能主導一支球隊的進攻,其權限也已經(jīng)超越了尋常的助理教練。
從接手球隊的進攻起,路易就在尋找最適合凱爾特人的陣地戰(zhàn)進攻落位。
凱爾特人之前的進攻落位,類似于“單堆疊”。
這一站位,主要用于抵抗對方防守球員的壓迫式防守。
為了運行高位擋拆進攻,內(nèi)線球員會選擇堆疊在一側(cè),另外三人分站弧頂和另一側(cè)。
路易決定舍棄“單堆疊”。
他喜歡有創(chuàng)造力的陣地戰(zhàn),于是拋棄了一些時下比較流行的傳統(tǒng)陣地戰(zhàn)。大膽推行在大學聯(lián)賽常見的1-4高位。
這個陣型并不是目前最流行的低位進攻落位。
要求持球人站在最靠外的弧頂位置,其他四個人沿著罰球線的位置呈直線排開做事。這種站位,衍生的戰(zhàn)術變化很多,因為控衛(wèi)會有四個傳球的選擇,任何一點都可以是主攻點??匦l(wèi)可以選擇強突分球,或是側(cè)翼單打,也可以選擇內(nèi)線策應,戰(zhàn)術選擇多樣。
路易選擇這個陣型的原因,是因為它能夠無縫連接“l(fā)”戰(zhàn)術,非常適合作為陣地戰(zhàn)的起手式。
而且,一旦戰(zhàn)術進入僵局,便可舒適變換成更有利于球星單打的1-4低位。
1-4低位的站法,和1-4高位類似,持球人還是在弧頂處,其他四個人以油漆區(qū)的水平線為主,左右低位各站一人,如果是現(xiàn)代nba,另外兩人應該到外線拉空間。而此時的凱爾特人只有約翰·朗能在三分線外懲罰對手,因此,站位需要稍加調(diào)整。
朗應該站在主攻手的一側(cè)拉開空間,形成強弱側(cè),另一個不具備三分射程的,盡量拉到高位,最大限度地扯開空間。
這兩種站位已經(jīng)可以應付掉大部分的陣地戰(zhàn)。
除此之外,為了應付突發(fā)狀況,路易還設計了額外的陣地戰(zhàn)落位。
也不能說是設計,而是準備。
他將預備的陣地戰(zhàn)落位選定為現(xiàn)代籃球極為常見的牛角站位。
牛角站位也叫“v”型站位。內(nèi)線高大個子提到罰球線以上高位,用于提供掩護或者擋拆。也因此,控衛(wèi)可以根據(jù)形勢自行選擇進攻的方向。理論上,這是最適合菲奇的進攻陣型。
可是,他們處在三分時代的元年,沒有那么多高質(zhì)量的射手分站左右底角,因此,這種陣型只能作為進攻施展不開的緊急對策。
為了這三種陣型,路易準備了好幾天的時間。
他第一次主持訓練的時候,突然將球員叫到身邊,按照他們的位置劃分,介紹他們在三種陣地戰(zhàn)陣型中的角色與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