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生,徐先生!”
“???太孫恕罪,臣走神了?!?br/> “無妨,徐先生,您看這么布置成不?”
“太孫實乃天人,好吧,這話臣當(dāng)著太孫也好,私下和其他同僚也罷,都說了很多次了。太孫布置得很好,臣沒有什么要說的。呃,不,臣其實是在想,在格物之技方面,臣已經(jīng)當(dāng)不了太孫的老師了。倒是請?zhí)珜O做臣的老師才比較恰當(dāng)?!?br/> “當(dāng)不得徐先生如此稱贊,吾只是什么都略懂一點,真要深入,就一定抓瞎。徐先生,你和耶穌會的利奇先生接觸較多,應(yīng)該能夠感到,在格物之技上,我大明已經(jīng)開始逐漸的落后于泰西。再不奮起追趕,以后我大明恐怕難以如漢唐那樣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吾也不瞞你,吾在這里的布局,就是要讓我大明的格物水平能夠趕上甚至超過泰西,并最終為我大明的國泰民安提供保障。但是,要實現(xiàn)這些目標,僅憑這些師傅是不夠的?!?br/> 說完這話朱由棟也不由得心里嘆氣:華夏此時和泰西在科技上的差距是有,但也僅僅是某些方面差一點點,而且在更多的方面還有勝出。
僅以玻璃為例,是,意大利人在13世紀就已經(jīng)會制作玻璃了,但是現(xiàn)在意大利會制作玻璃的工匠全都被集中在一座荒島上且終身不得離島。在歷史本位面,要到1688年意大利的玻璃制作技藝才會外泄。
玻璃現(xiàn)在在歐洲還是極為珍貴的裝飾品,根本無法廣泛應(yīng)用。沒錯,1590年歐洲就有人發(fā)明了顯微鏡,但真正廣泛應(yīng)用還得到1648年之后。同理,望遠鏡的誕生也得在1608之后。
當(dāng)然,西方現(xiàn)在也有穿越者了,如果對方也像他朱由棟這樣,成天泡在起點的穿越文里汲取了足夠的知識,或者對方本來就知識淵博,那么,這些東西或許也會提前問世。但不管怎么說,現(xiàn)在的大明和泰西差距不大或者說就沒有本質(zhì)的差距。
所以,一切還是有希望的。
“太孫的志向,臣懂了。臣感謝太孫的信任,那么臣也對太孫說說心里話。臣參加科舉,考舉人是為了自家的地位,考進士是為了做點事。做什么事,就是因為臣對格物之技更感興趣,覺得我大明這樣下去遲早被泰西甩開。所以,臣才考了進士。因此,得遇太孫,是臣的幸運。臣愿為太孫所驅(qū)馳?!?br/> “多謝徐先生的信任。那么,徐先生且隨我來。”
有了自己的莊子,很多隱秘的事情就可以拿到這里來做了。比如,穿越者的記憶,隨著時間的延長注定會越來越模糊,趁著還記得住一些,用紙筆記錄下來,是非常有必要的。
“徐先生,吾聽說你一直在跟利奇先生翻譯、整理幾何原理的相關(guān)書籍?”
“確有其事?!?br/> “感想如何?”
“太孫,臣接觸泰西的格物書籍越多,就越感到驚恐。泰西諸賢從實際生活中提取公理,然后用公理推導(dǎo)新的理論,之后又用新的理論指導(dǎo)實踐,如此反復(fù),估計要不了多少年,泰西的產(chǎn)業(yè)就可以得到極大的飛躍?!?br/> “嗯,徐先生說得非常在理。那么,徐先生你來看看這幾本冊子?!?br/> ……
“太孫殿下,這幾本冊子從何而來?!這,這,這簡直就是天書啊!”
“呵呵,徐先生不要問這些從哪里來。這些東西,有用么?”
“豈止有用,簡直就是能推動我大明向前走很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