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副縣長把民政局長叫到辦公室,要他匯報最近的工作情況,那局長擔心自己匯報得不夠全面,把幾個副局長和辦公室主任也一起叫來了,五六個人幾乎把副縣長的辦公室都擠滿了。
那時候辦公條件有限,副縣長辦公桌也不寬敞。
副縣長也不急,先聽那局長做近期工作的全面匯報,才說明自己的態(tài)度。
“我想重點了解一下扶貧工作的情況?!?br/> 此話一出,那局長便尷尬地一笑。
幾個坐得筆直的副局長身子開始搖晃起來,雖然不敢說什么,卻還是看出得有些兒不高興,像是說,你向領導匯報也不問清楚匯報內(nèi)容,匯報扶貧工作,只要把分管扶貧的副局長和扶貧辦公室主任叫來就可以了,其他人副局長根本不知道這方面的情況。
副縣長分管民政工作多年,很清楚扶貧這一攤由那位副局長負責,目光就落在那副局長身上,他依然挺直腰桿,也看到了副縣長詢問的目光,但沒有局長指示,他是不好把話頭搶過來的,你怎么知道局長馬上就要你匯報呢?盡管局長說不清具體細節(jié),大概情況還是清楚的,還是能說個一二三的。
果然,局長的思路調(diào)整過來了,一二三,說了三點近期扶貧工作的情況。這單項匯報與剛才全面匯報有一定的區(qū)別,把扶貧工作放在民政局這大局來說,只是一項內(nèi)容,占的比例不大,但如果單項匯報,就不能少了領導的重視,比如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副縣長的關心支持下。就不能少了各部門單位的協(xié)助,各鎮(zhèn)委鎮(zhèn)政府的配合。不能少了民政局在這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等。
不管真假,反正局長又是口若懸河,眼睛眨也不眨。
最后,便習慣性地看一眼分管副局長,說:“有什么不足,副局長補充吧!”
其實,也沒太多補充,不管多大的官,匯報工作都有一個僵化的模式,而且,首長們?nèi)辗e月累,聽匯報也跟上了那個模式,如果,超出這個范圍,首長思路跟不上,那就是你話多了,羅嗦了。
局長如此全面的匯報后,副局長只能在細節(jié)上補充,領導重視這方面補充一點局長的重視,各部門單位的協(xié)助配合方面補充一點具體的做法,局里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方面補充一些數(shù)字,然后,再說一些被扶貧對象感激的話,說一些感人的場面,比如,某某受益人給民政部門寫感謝信,送錦旗。
副縣長似乎也被感動了,說:“非常好,被扶貧對象說的話是最真實的,老百姓寫感謝信送錦旗,說明我們的工作落到了實處。我們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為扶貧對象排憂解難,就是讓老百姓滿意?!?br/> 局長松了一口氣,那位副局長也松了一口氣。
其他幾位副局長想,總算結(jié)束了,有人就收起了筆記本。
副縣長卻說:“既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怎么不好好總結(jié)總結(jié)?”
局長趕緊跟上節(jié)奏,說:“正準備總結(jié)。昨天,我們還商量是小范圍總結(jié),還是大范圍總結(jié)?”
后面這句話很技巧,既說明自己已經(jīng)開展了總結(jié)工作,又試副縣長的口氣,我們應該怎么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