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一個字,讓林美美牙根發(fā)癢。
回來就抓著小森抱怨,“你說這人天生就不愛說話么?一天到晚冷冰冰的,面無表情,像戴了層面具一樣。這就算了,智商還高,動不動碾壓別人,實在不討喜!”
小森淘米煮飯,打開蜂窩煤爐,看了眼里面的火,隨口問道,“他小時候也這樣嗎?”
林美美頓手,想了想道,“反正我記憶中他就喜歡一個人玩兒,不過我媽說,小時候比現(xiàn)在好多了,很乖巧,問啥說啥,正常的很,雖然笑的淺,但至少還笑?!?br/> “這樣也沒啥不好,他有自己的世界,且樂在其中,外人雖不理解,但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理解不代表就要排斥,對吧?”
自己的世界?
林美美不是太懂,“豈不是很無聊?”
蘭小森搖頭,“不會無聊,很充實?!?br/> “不寂寞?”
林美美歪頭想了想,“有時候會覺得孤單,但不會寂寞,精神世界富足的人,不會覺得寂寞?!?br/> “沒有朋友,沒有人說話,多難過啊!”
林美美完全無法理解。
“有朋友。”
“誰?”
“我不知道,因為我對他的興趣愛好一無所知,但看他經(jīng)常手不離書,書的作者應(yīng)該就是他的朋友。”
林美美打了個哆嗦,想起他愛看的幾本書,“?。克廊税??”
“你知道?”
“魯迅啊,托爾斯泰啊,那些人的名字我記不住,但知道肯定已經(jīng)不在世上了。”
“一起吃飯一起上課,一起玩的是朋友,但這是生活中,層面最淺的朋友。竇蕭比同齡人成熟,意味著他與同齡人之間思想是斷層的。人不可能沒有朋友,也許,他更喜歡精神上,思想上同頻,甚至能引領(lǐng)他的人成為朋友,也就是你說的那些身體已經(jīng)消亡,但精神存于世的人?!?br/> 林美美張著大嘴巴,無言,因為沒聽懂。
蘭小森也是想起前世的自己,所以有感而發(fā),沒指望她現(xiàn)在能理解。
“快摘菜,肉切好了就下鍋?!?br/> 哦哦。
竇蕭站在客廳,聽著廚房的說笑聲,靜靜地轉(zhuǎn)身,回家了。
他需要整理一下剛才蘭小森說的話。
他的確不寂寞,就像小森說的,他有朋友,只是不在現(xiàn)實生活中罷了。
但很孤獨,很多問題,苦思后得出答案,甚至提出更好的觀點,那種喜悅和亢奮,無人理解,更無人分享。
小時候,父母覺得他的問題天馬行空,答不出也沒時間應(yīng)和他,總是扔給他一堆書,自己去找。
久而久之,成了習(xí)慣。
是啊,他渴望精神上的引領(lǐng)者,同樣渴望精神上的友人,我說的你懂,即便不認(rèn)同,你來我往地辯駁也是一種交流,甚至能給予彼此更多的靈感,及精神的慰藉。
而不是現(xiàn)在這樣,茫然無措,孤獨地行走。
蘭小森不知道自己這番話,已被當(dāng)事人聽見。
吃飯的時候,見他時不時瞅一眼自己,很不習(xí)慣。
“你想說什么嗎?”
終于,蘭小森忍不住了。
林美美正埋頭苦吃,聽到蘭小森的問題,從飯碗中,茫然抬頭。
竇蕭搖搖頭,繼續(xù)優(yōu)雅地吃飯。
好吧,撬開他的嘴,聽到真相,比撬開蚌殼取珍珠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