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傘賣得這么好,喬明瑾和明瑜幾人如法炮制,跑回雜貨鋪又取了幾次傘,仍然帶著琬兒。
接著又跑了幾個酒樓,才用了不到一個時辰,就把文記雜貨鋪里的兩百把傘全部賣了出去。
等她們再回雜貨鋪的時候,便看到路上也有人在兜售雨傘和蓑衣了。都不是那蠢人,歷來人的模仿能力就強(qiáng)得很,且這又實(shí)在是有利可圖的事。
等喬明瑾和明瑜回到雜貨鋪的時候,明珩和明琦已是回來等在那里了。
兩人臉上皆笑意盈盈的。
瞧兩人臉上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想必若是文掌柜還有再多的傘,兩人必是還要抱著出去兜售的。
明琦還抱怨說文掌柜備的貨太少。
喬明瑾便笑著搖頭。這兩孩子都當(dāng)是多有趣的事呢。
喬明瑾便把兩百把傘的錢跟文掌柜做了結(jié)算。按二十五文一把的價格,算了五兩銀子給文掌柜。
文掌柜接過錢,笑得見牙不見眼的。
本來下雨天,都是公認(rèn)的沒生意做的日子,都是閑坐門庭數(shù)雨滴玩的。但他今天不僅把倉庫里囤積了好久的雨傘都全部賣了出去,刨去本錢,竟還有三兩銀子賺。
這生意做的。有時候他一天還沒個三兩銀子賺呢。
所以對喬明瑾三人當(dāng)著他的面數(shù)錢,面對著攤在柜上的那一堆銅子銀角子并沒有什么眼紅的。
且還好心的給了一些麻繩讓他們把銅板串起來。
喬明瑾并不覺得需要避著文掌柜。這得了多少錢那文掌柜也是能算得出來的。
這一堆錢里面,銀角子多是她和明瑜在酒肆賣得的錢及客人的打賞。而銅板多是明珩和明琦沿街叫賣收回來的。
兩人有的傘賣了五十文一把,有些賣了四十、三十五的。收的都是銅板,攤在柜臺上攤了一小堆。
兩個孩子精明得很,都懂得看人下菜碟了,那傘還賣得不是一個價,精明的讓喬明瑾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憂。
最后結(jié)算下來,扣除掉給文掌柜的五兩,還剩了七兩又二百三十文錢。
這借雞生蛋,再一次獲得了成功。
只是這種來錢的活計也就是逮著一回做一回罷了,回頭再想做這種借雞生蛋的事怕是不能了。
那店鋪的伙計哪一個不是精明能干的?看別人做過一回也就會了。
就明琦和明珩還興致勃勃的討論說是下回還要在下雨天到街上賣傘。喬明瑾聽了也只是笑了笑。
不說其它店鋪,就是文掌柜,別說下雨,就是下回只要天一黑怕是就會讓伙計的抱著傘出門兜售了。
這文掌柜做過貨郎,哪里不知道客人都需要些什么?這回得了喬明瑾的提示,怕是會多往外走走了。這行銷和坐銷結(jié)合起來,這才能發(fā)揮最大的功效。
酒香也怕巷子深吶。
姐弟幾人得了銀子都很是高興,看著一堆銅板和銀角子傻樂。就算是今天要宿在城里也不怕沒有銀子使了。
文掌柜也替他們高興,笑瞇瞇說道:“今天我還是借了你們的光了。也跟你們學(xué)了一招。想著以前我當(dāng)貨郎的時候走街竄巷的,現(xiàn)在倒是不愿意走出去了。以后再有這樣的機(jī)會,我也多出去走走?!?br/> 喬明瑾心情正好著,外頭又下著雨,也走不脫,聽了便跟他攀談了起來。言語中又跟他提了幾個點(diǎn)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