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有利就有弊,攀龍附鳳勾引世子的惡名是去掉了,卻也被佟夫子拉進了家塾里。
祭神時當眾訴冤,并點名讓佟夫子作證,這樣大的事,自然會傳到沈家大佬們的耳朵里。當沈鵬親自向佟夫子過問此事時,他趁機講了一堆俞宛秋的好話,比如聰明好學啊,寫得一筆好字啊,等等,然后再加上一句:“可惜未入學,有時看書遇到不懂的地方,還會專程上門求教?!?br/>
沈鵬便問沈鶴:“府里不是有專為姑娘們辦的家學嗎?怎么不讓她進去讀書?!?br/>
沈鵬一向是喜歡沽名釣譽的人,這一點從他接窘困族叔進府養(yǎng)老就可以看得出來,所以話語中就帶了一點責備:“既然是娟妹臨終托孤,你也要上點心才是,別讓亡人不安,讓親戚里道說我們薄待孤女。”
這話可就重了,沈鶴忙諾諾連聲地表示:“是做弟弟的疏忽了,她剛進府的時候原也許過她入學的,后來事情一多,就把這茬給忘了,她自己也沒提起……”
沈鵬手一揮,打斷弟弟的辯白:“以前的就算了,現在既然提起了,明日就讓她跟家里的姑娘們一起讀書吧。你派人送套文房四寶過去,以后但凡家里的姑娘們有什么,也別落了她的。”
“是”,沈鶴忙答應著。
侯爺都親自過問了,俞宛秋入家塾就讀,遂成了板上釘釘之事,便是她自己不肯去,沈鶴也會派人綁著她去。他在府里是人人巴結沒錯,可大哥才是這侯府真正的主人啊。
老太君聽到后十分高興,自中風以來,她倒是真心把俞宛秋當成了外孫女兒,賞賜給俞宛秋的首飾玩器,比俞宛秋進府五年來所得的加在一起還要多。
于是,春社日過后的第二天,俞宛秋便被蘭姨催著去了靜齋書塾。
靜齋也跟山水園一樣,是沈府后園一處單獨的院落,但占地面積比山水園大了兩倍有余。<>里面坐北朝南是一棟樓房,便是文瀾閣,樓西靠院墻處是三間廂房,一間做了教室,一間做了休息室,剩下一間是佟夫子的臥室。
據說這里本是沈府公子們的書齋。上一任威遠侯厭倦了朝廷傾軋,專心經商理財,掙了許多銀子,于是買下了沈府東側的大片土地,把原來單獨的三進房屋擴修成了東、中、西三路三進結構。中間是沈府的議事堂和祖宗祠堂,一般只在大日子或貴客臨門時才開門迎賓;東路第一進正屋做了公子們的書齋,廂房則是他們的臥房;后面的兩進住著幾位已成家的公子和他們的家眷。
總結起來就是,東路住著孫子一輩的,西路住著兒子一輩的,中路是公共空間,是待客議事和祭祀祖先以及舉辦婚喪喜事的地方。
空下來的后園書齋便做了姑娘們的家塾。圣人雖有云:“女子無才便是德”,侯府千金若不識字也是會讓人笑話的,何況女子私塾的主要功課,是教她們忠貞賢淑,培養(yǎng)各種美德懿范,與圣人之語并無沖突。
文瀾閣中的藏書也沒有搬走,大概是因為后園比前院開闊、通風,更適合藏書吧。俞宛秋每想到這點就覺得慶幸,若藏書樓挪到前院,她想借書就難了,前院書齋雖說也在二門內,卻是公子們的活動場所,她一個未出閣的女孩,怎好隨意出入?
靜齋的課室她多次從窗外走過,卻一直沒進去過,今日才算見到了古代女子私塾的廬山真面目。貴族之家就是講究,墻上掛著名家字畫,窗簾是素雅的奶白色提花暗紋錦,課桌也不是現代教室里那種簡陋的小方桌,而是紅木大書桌,每張書桌上都放著筆架硯臺鎮(zhèn)紙等物品,有些一看就是收藏品級別的。書桌后擺著一椅一凳,很顯然,椅子是小姐坐的,凳子是侍墨的丫頭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