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等好事小馬哥沒有不答應的道理,他前世曾練過數(shù)年軟筆書法,尤以行書、楷書見長,常自詡不弱于任何當世大家,缺乏的只是名氣而已。再說書法這東西到了一定境界本就難分高下,所比拼的正是名氣,放在后世,便是有王羲之的本事也不一定能闖下多大的名頭,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就是這個道理。
????商議過后,小馬哥略一沉思,當著三人之面,提筆分別用行書,楷書兩種字體在絲絹上寫下了三篇文章,分別為《蜀道難》、《師說》和《愚公移山》。其中《蜀道難》為李白名作,借景抒發(fā)了對現(xiàn)今社會的憂慮;《師說》則勸人向?qū)W,達者解惑,也是唐朝大文豪的傳世名作;《愚公移山》小故事,大道理,選于《列子》一書,此書雖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可愚公移山這篇故事卻是東晉人編著加上去的,在當時絕對是原創(chuàng)。
????三人為當世名家,自都是識貨之人,見馬超洋洋灑灑,運筆如飛,甚至不用思索,只用了一個時辰便寫出了兩種字體的三篇文章,對馬超之才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手捧三篇傳世之作的三人如獲至寶,當即告別了馬超,只待尋找工匠刻鑄石碑立于集市公布天下便算是大功告成,當年蔡邕創(chuàng)飛白體時也是如此。原稿則要收藏至朝廷蘭臺或石室兩處藏書之所,大漢朝廷歷代藏書都在其中。
????至于剽竊之事小馬哥絲毫沒有愧疚之心,那些人現(xiàn)在還沒生出來呢,以后能否出生也是未知之數(shù),不用白不用。唯獨對鐘繇有些過意不去,畢竟此人是當代人士,自己卻先行一步剽竊了人家的成果。
????前腳三人剛走,后腳丁原便帶著張遼前來拜訪,這兩日丁原一直住在何進府上,直至今日方找借口出來給小馬哥報信。小馬哥得知隨后三天里會出現(xiàn)顏良、文丑、淳于瓊、夏侯惇、夏侯淵、黃忠六人時當場傻眼了。心里大罵道:“我草你奶奶何進,好你個屠夫,竟找來六位當世猛將對付小爺,這六人除了淳于瓊和夏侯淵好欺負一點,其他四位無一不是后世《三國演義》里牛b得上天的人物,小爺若成年自然不懼,可現(xiàn)在還不到十三歲,力氣上肯定要吃虧......”
????丁原見馬超臉如死灰,不禁搖頭道:“賢侄雖武勇,可也難敵天下英雄,不如找陛下重新商議規(guī)則,先讓他們自相比拼,三日后決出一位擂主,如此賢侄只與一人比武便可,即便不幸落敗,亦不損威名!”
????小馬哥略一沉思很快就否定了丁原的建議,沉聲道:“多謝伯父關(guān)心,但君無戲言,此消息早已公布天下,怎能臨時變動?再而言,尚若超主動找陛下提出此事,傳將出去定會落下懼戰(zhàn)之名,于超大大不利,還不如全力一戰(zhàn)!”
????丁原嘆了一口氣道:“老夫早知賢侄不會懼戰(zhàn),今日帶文遠前來便是找你商量對策,老夫有一計,此計若成定會讓賢侄在比武中大占優(yōu)勢!”
????馬超道:“不知丁伯父所言何意?”
????丁原道:“賢侄得陛下信任擔當選拔人才之重任,每日只出戰(zhàn)兩場,而打擂者卻要經(jīng)過數(shù)場廝殺方有資格挑戰(zhàn)擂主,既如此只需找數(shù)名好手提前耗光他們的力氣便可,此法雖有些勝之不武,但事關(guān)重大,也顧不得這許多了?!?br/>
????馬超早就想到了這一點,可苦于麾下無將可用,孟達此時不過三流武將,碰上這些人中任何一個都難以撐過三合,甚至被秒敗,唯一可堪重任的龐德又遠水難解近火,苦笑道:“伯父有所不知,小侄麾下唯有龐德一人有資格與這六人動手,孟達年青,勇力不足,此計實難施行?!?br/>
????丁原道:“吾麾下從事文遠素有勇力,且聲名不顯,無人知道他是老夫之人,此番定能幫你抵擋一人,只需賢侄設(shè)法再勝兩人總勝三場也就夠了。而賢侄征討黑山賊也需熟悉地形的本地將領(lǐng),不如就讓文遠留在你身邊幫襯如何?”
????小馬哥大喜,道:“多謝伯父關(guān)照,文遠將軍文武全才,其勇不弱于超,甚至還要強些,足可對付一人!待此番英雄擂一過,吾便上表為文遠請裨將軍之職,隨超赴并州共討黑山賊,建不世之功勛!”
????張遼也面露喜色,他從南匈奴攻打并州被丁原招為從事到現(xiàn)在不到兩個月,雖有微功,但此刻連官職都沒有,對丁原也根本談不上忠誠。而小馬哥早在匈奴大草原上就開始拉攏張遼了,月前更是以重禮相送,本想日后有機會把張遼挖過來,哪想丁原會主動送來。
????其實丁原也是人老成精的人物,張遼之才他焉能不知?但小馬哥是當朝紅人,又是他外甥女婿,張遼送給馬超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另外張遼一旦出戰(zhàn)便與他丁原無緣了,否則就會大大得罪何進。而張遼跟了馬超,丁原在何進那里也好解釋,只要推說張遼主動投奔馬超便能讓人疑心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