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真的養(yǎng)得起。
正所謂廣東話中的“牛耕田,馬食谷,老豆(父親)賺錢就仔(兒子)享福!”前大龍頭顏思齊給新鮮上任的大龍頭顏常武留下了上百萬兩的銀子,
所遺如此豐厚,利益在于明朝與幕府之間的走/私貿易。
明朝出產豐厚,單是瓷器、茶葉和絲綢三大件已經吃用不盡,加上其它的物資應有盡有,只要來明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而幕府治下的東瀛是個絕大部分資源貧乏型的國家,國人只能生產出工藝品、木材和刀具等,明朝那些東西有的是,對此根本不感興趣。
好在上天留一線,東瀛有一樣東西是明朝缺乏的,那就是金銀。
明朝國土其實金銀礦藏不少,但難尋難煉,顯得缺乏。
東瀛地帶實質上是火山,帶來的金銀不在少數(shù),石見銀山甚至在當時產銀就占了世界的三成。
兩國對于貿易都持保守態(tài)度,明朝自鄭和下西洋之后,稱片板不得下海,幕府也不遑多讓,來個閉關鎖國,導致走/私貿易猖獗,如顏思齊等人趁機大顯身手,把沒交過稅的中土貨物運到東瀛,雖不是一船貨換一船銀子,但收獲巨大是毋庸置疑的,其貿易量達一年一百五十萬兩銀子,不在話下。
顏思齊是閩省人,地方是山多田地少又人多,不到大海上討生活哪有出路,他敢闖,也就闖到了銀子。
是完整地將銀子交給現(xiàn)任大龍頭,所以顏常武手上有錢。
有錢就好辦事,陳衷紀點頭同意。
第六項則是碼頭區(qū)的建設,既然準備大發(fā)展,顏常武提議道:“未來將有三大港區(qū)!”
“哦,賢侄請講!”
“一是客運區(qū),主要接待到來的客人;二是貨運區(qū),主要用于貨運;三是船廠,建立船塢,修船和造船之用!”他補充一下道:“其實應該另設軍港,停泊戰(zhàn)艦之用!陳叔父?”
陳衷紀象不認識他一樣地望著他,旋即感慨地道:“賢侄考慮得相當周到??!”
大致商量定下方略,決定什么人去辦理,怎么樣去辦理,基本上都是陳衷紀在說,顏常武在聽,有時插上一二句話。
待陳衷紀離開后,顏常武抿抿嘴,略有遺憾。
其實他還有許多舉措,他雖被立為大龍頭,威望不足,不可過于急進,只等許許圖之。
殊不知陳衷紀離開時,想到的是他學來的一句英吉利話:“youareyourfather'sson!”
就是“虎父無犬子”的英文翻譯!
昨天,顏常武表現(xiàn)懦弱,陳衷紀恨鐵不成鋼。
作為前任老大的同鄉(xiāng),無論他怎么表現(xiàn),別的老大都不會信任他。
他沒能耐當龍頭,最好的出路就是扶前任老大之子上位,但之前的顏常武令他失望,那是劉禪,扶助不了。
今天,顏常武的表現(xiàn)令人刮目相看!
要不是認識他,陳衷紀還真懷疑他換了個人(其實面子是本人,里子已換人)